故宮攜手客委會共譜「臺灣意象」數位展即日起展開

臺灣是一個多元族群的國家,千百年來原、閩、客等族群在此安居。在歷史的軌跡中,歷經了荷、西、明鄭、清朝、英、日、美等不同文化的影響,近期又增添了新住民族群。因此,臺灣人是誰?又來自何方?臺灣人的自我認同是個值得探討的議題。國立故宮博物院攜手客家委員會,即日起至113年8月31日於屏東的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推出「臺灣意象─變動中的臺灣人」數位展。透過數位互動科技,將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與歷史軌跡,轉化為生動有趣的互動裝置及影像,歡迎大小朋友前來解開「誰是臺灣人」的謎底。

故宮表示,「臺灣意象─變動中的臺灣人」數位展,以「族群」與「雜揉」兩條軸線,展示人群在臺灣歷史交會後,所留下的紀錄、文物與遺跡。除了呈現各時期人群互相影響、衝突、交融,形塑而成的「臺灣人經驗」,也透過臺灣人經驗的雜揉性(hybridity),探尋臺灣社會不同人群之間的關係,展現臺灣島上人們的故事。

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表示,這次展覽以「臺灣意象」為主體,展覽脈絡強調「雜揉性」的概念,企圖在「族群」與「文化」兩大核心議題裡探尋,期待為民眾呈現臺灣文化不斷變動的豐富樣態,值得細細觀賞。展示內容中也由故宮、臺灣各大博物館與研究機構的典藏文物中爬梳、探尋與詮釋六堆客家,以及與其他族群的互動。

如從故宮典藏的「乾隆臺灣輿圖」,特別選出32個點位結合數位與互動觀察形式,帶大家探索六堆客庄的舊地名及古今風貌;從屏東內埔老埤3間不同族群的廟比鄰而立,可看到原、閩、客3族群共存共榮的歷史;在文化雜揉的部分,在民俗與技藝的紀錄影片中,理解六堆客家地區民俗與技藝呈現在常民生活中的記憶傳承與當代實踐。另外,在「體驗摩登」展區,則帶大家從多首耳熟能詳的樂曲如:半山謠、十八姑娘、雨夜花等,走入時光隧道,看到臺灣在不同時期、不同族群語言之音樂的時代意義與雜揉性。

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強調,這次的展覽透過與故宮團隊合作,以數位新媒體與互動手法,將這些具知識性、互動性與觀賞性的展覽引進南部,像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客發中心典藏之佳冬蕭屋雲肩以360環物影像,在前台後台的互動區內除了展現六堆客家、原住民族、台菜與新住民特色菜餚外,這次也有一座小的舞台車實境擬真拍照區供民眾拍照打卡,最後在展區出口,以縮時影片來讓民眾了解在六堆的各族群好友為了生活打拚所展現的生命力。希望以生動、活潑的展示方式,讓大、小朋友可以在趣味性情境探索中,認識在臺灣生活中的不同族群特色。【記者 林曉平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