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新作《波》臺北四場售罄 AI部分保密到家

2023年是雲門舞集成立五十週年,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新作品《波》邀請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Daito MANABE)合作。舞者的身體、聲音、神經,與程式和LED影像相互交織,將舞蹈的能量以高速傳遞給觀眾。其中,AI段落鄭宗龍保密地說「期待觀眾進到劇場,找到隱藏的AI線索。」演出將於10月12日(四)至11月5日(日)在臺北國家戲劇院、臺中國家歌劇院與高雄衛武營三館演出。

鄭宗龍表示,「雲門的訓練一直在我和舞者的身上,那種『動』的方式,已經刻在我們骨子裡。」但在開始創作《波》時,「我給我自己和舞者出考卷,有沒有可以被打破的可能性?」

創作《波》的過程充滿了各種實驗,鄭宗龍形容它就像是將身體通上電流一樣。「通常人體在接觸電流時,肌肉會瞬間緊縮並反彈。在這次的創作過程中,有許多類似的電流,甚至是亂流在我和舞者之間。」

對於真鍋大度來說,《波》是他少數製作超過十位舞者的作品,為此他數度來臺工作,在實驗中摸索不同可能。真鍋大度與團隊使用了各種工具,如肌電感應器和攝影機,來檢測舞者大量的身體數據,將舞者大腦和肢體之間的訊號拆解,然後透過人工智慧AI生成影像和動作,同時也應用在他為這個舞作創作的音樂中。

令人驚喜地是,《波》延續了鄭宗龍的作品《毛月亮》,再度將LED螢幕搬上舞台。LED在《波》裡更變成了虛擬的實驗室,鄭宗龍說,「LED螢幕就像是我們的畫布,而數據則是我們的顏料。舞者的動作、肢體數據、影像、聲音訊號都被轉化成一道道波,相連台上台下,串起不同空間。」肉眼看不見的「波」動,將帶著觀眾跨越真實虛擬的分界,形成《波》的多重宇宙。

雲門舞者長期以來融合了東西方舞蹈和武術的訓練,塑造出了獨特的身體語彙。近三年來更加入了街舞Popping技巧訓練和「拆身體」技巧,不斷探索如何運用舞者的肌肉群。經過《十三聲》、《霞》、《定光》和《毛月亮》等作品,鄭宗龍嘗試在《波》以一種更為純粹的肢體表達,探求觀眾與生俱來的共感能力。

《波》於10月12日到11月5日三地演出,巡演購票詳情請見雲門官網:https://www.cloudgate.org.tw/cg/latest-show【記者 謝采耕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