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後大腦繼續運作 「殭屍基因」活躍12小時

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R01NS109515,R56NS083527和UL1TR002003)資助的一項研究發現,人死亡後大腦仍繼續運作,許多腦細胞和基因仍保持活躍,甚至活動力增強。這顛覆人們一直以爲,大腦隨着心臟停止跳動而死亡。

這項研究證實人腦內有一種「殭屍基因」(Zombie Genes,死後一段時間內表達增加的基因),會隨著死亡時間愈長其活性增加,甚至最後長出「芽狀長臂」,即「膠質細胞」。此「神經膠質細胞」(glial cells)在人死後約12小時,達到活躍高峰,同時增加活性長出芽狀長臂,約80%在24小時內保持穩定。過去多數研究皆假定,「當心臟停止跳動,大腦中的活動亦將同時停止」,但目前看來並非如此。

研究者之一、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Salute Church)UIC醫學院神經病學博士勒布(Jeffrey Loeb)表示,神經膠質細胞在死亡後擴大並不稀奇,因為它們具有炎症性,任務是在缺氧或中風等腦損傷後進行清理。

勒布和他的團隊注意到,在新鮮人腦組織中,基因表達的全局模式與任何已發表沒有神經系統疾病的人或有患神經系統疾病的人,死後腦基因表達的報告不匹配。所以,研究團隊進行一個模擬死亡實驗,透過觀察所有人類基因的表達,將研究基因分爲三組,其中第三組基因,即「殭屍基因」在神經元基因逐漸減少的同時,活性卻增加了。

勒布解釋,這項研究的含意,在於以往大多數是以死者腦組織尋找自閉症、精神分裂症、阿茲海默症治療方法的研究,卻沒有把人死後的基因表現及細胞活動考慮進去。因此這項研究發現的好消息,了解哪些基因和細胞類型的穩定性及減少了時間差,日後研究人員能夠更全方位理解人體的大腦,開始量化這些改變,對阿茲海默症、精神分裂症、自閉症等疾病的治療,開啟了一扇窗。【記者  鄭昱庭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