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停「貝努」小行星 或解開太陽系起源之謎

美國時間本(10)月20日(台灣時間21日清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無人探測器「歐塞瑞斯號」(OSIRIS-REx),在距離地球3.21億公里處,短暫觸停名為「貝努」(Bennu)的一顆小行星,然後精確操作蒐集石塊塵埃等樣本,希望藉此解開太陽系起源之謎。

「貝努」是一顆天體運行軌道與地球繞行太陽軌道極度相似的小行星,也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資料庫中,已知的最古老小行星之一,因此被認為極適合藉以分析其組成元素,來探討太陽系成形之軌跡。

「歐塞瑞斯號」著陸與「貝努」近距離接觸的最後階段,就以每秒移動10公分的速度,朝位於貝努北極位置的「夜鶯隕石坑」(Nightingale crater)前進。當距離行星表面特定距離時,再將機器手臂伸向目標區。目標區的直徑8公尺,大小約三個停車位左右;當時機器手臂噴出加壓氮氣,將小行星表面物質攪動後,再擷取樣本。取得樣品之後,「歐塞瑞斯號」便立刻啟動推進器離開。

這項「一觸即離」(Touch-And-Go, TAG)的任務,是由位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負責,該公司的任務經理巴克指出,因為不可能實際著陸在小行星上,所以只能以輕觸表面的方式採集樣本。而該項任務,同時也寫下了歷史新頁。

「歐塞瑞斯號」預計在2023年9月返抵地球,如果任務成功,將會成為繼1960到1970年代阿波羅計畫後,攜回太空樣本數量最多的一次任務。【記者  鄒弘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