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毒梟艾斯科巴的河馬 意外重建1萬多年前生態系

1993年,哥倫比亞大毒梟帕勃羅.艾斯科巴(Pablo Escobar)被槍殺,身後除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古柯鹼帝國,還留下一座動物園,裡面飼養著各種野生動物。這裡的獅子、長頸鹿和其他野生動物從艾斯科巴位於麥德林的豪宅莊園被移往新家。近30年後,這些動物的後代——數十頭的河馬,在哥倫比亞北部的小湖中繁殖,成為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外來入侵種。

傳統觀點認為,大型植食性外來種動物對其新環境一定有負面影響。但艾斯科巴的毒梟河馬們顯示,引入種也能復育生態。一個保育生物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比較了哥倫比亞河馬這類大型外來植食動物與晚更新世(大約11萬6000~1萬2000年前)滅絕的近緣物種(如猛瑪象、巨型樹懶和巨型袋熊),牠們的特性和對生態系統的影響。結果發現,有些現代外來種竟復育了部分生態系統,回到人類造成大型哺乳類大規模滅絕前的狀態。研究結果顯示,一些引進的植食動物恰好能取代更新世晚期滅絕的物種,像美洲野馬和滅絕的野生馬。有些外來物種則帶回了許多遺傳特徵。

人類引入大型草食動物  使生態系統恢復了部分已喪失的特性

研究作者之一、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生物與演化生物學學者約翰.羅文(John Rowan)解釋:「這些在南美的圈養的河馬在食性和體型上和已滅絕的美洲駝相似,而已滅絕的特殊哺乳動物南方有蹄類與河馬都是大型半水生哺乳動物。」「因此,儘管河馬不能完全地取代任何一種滅絕物種,還是可以復育數個物種的重要生態功能。」

將滅絕於更新世晚期和今日植食動物的生態特性作比較,包括體型、食性和棲息地,研究人員能夠量化外來種與滅絕物種的相似程度。分析發現,人類在世界各地引入大型草食動物,使許多生態系統恢復了已喪失的特性,抵消了滅絕的影響,使生態接近滅絕前的晚更新世。

野豬翻土行為和已滅絕的巨型西貒科一樣 對生態系有益處

主要作者、雪梨科技大學博士生埃里克.隆格倫(Erick Lundgren)認為,「入侵種」這個詞無法呈現這些生物對其他物種的生態益處。研究人員舉野豬為例。美國南部的農民討厭大批野豬翻土覓食破壞農作物。但是隆格倫說,野豬的翻土覓食行為是一種生態系服務,在此之前提供這種生態系服務的植食動物已經滅絕了。「許多物種做過這些野豬的翻土工作。像北美,更新世晚期就是巨型的西貒科在翻土。幾百萬年來,許多動物都演化出這種翻土行為。」「翻土的作用和密度有關。如果有100億頭豬將每寸土壤都翻過,那當然有些物種會失去主要棲息地。但是翻土實際上有其益處。在田納西州,野豬翻土能讓樹木長得更快,因為牠們將落葉養分滲入土壤,提高了分解速度,並使樹木更快獲得更多的養分。」【新聞來源:環境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