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日電力專家獻策 台灣未來的能源轉型「也可能超乎預期」

台灣積極能源轉型希望能改變電力結構,許多民眾擔心再生能源將導致供電不穩、電價過高等風險,工研院今(4日)辦理「永續能源策略國際研討會」,邀請美、英、日的產學專家分享各國經驗並對台灣的能源轉型給予建言,共同思考電力結構改變後的挑戰。

針對電力公司在能源轉型過程扮演的角色,供應美國的愛迪生公司執行總監邱維倫表示,電網現代化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他表示,綠能有有別於傳統供電,再生能源每一秒都在改變,電力公司的電網設計必須以用電戶需求為優先。相較於廣大電力系統的互相支援,台灣和美國德州皆屬於獨立電網的結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能源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偉仁說,德州的成功因素是穩定且長期的政策引導,「必須制定合理且彈性的規則,在德州我們可以決定自己要花多少錢購買電力,經濟能力有限的人可以買最便宜,有能力的人可以多買一些綠電。」他說,在配套措施上,電業的公開與自由需要完善的預測分析、即時調整方案,「且預估電力之後需要有責任的歸屬,否則各部門會互踢皮球,導致電網的崩潰。」此外李偉仁也強調,德州開採出了石油氣,為了發展再生能源而設有許多的天然氣發電廠,因天然氣可以快速升壓讓供電系統可以穩定,再生能源與傳統石化燃料必須共存,電業的發展是競爭也是合作,讓綠能加入後電網也能穩定運作,電價反而不會有太大波動。

英國是全球最早投入風電與離岸風電的國家,英國離岸再生能源整合中心應用研究總監黃宗華表示,要讓再生能源能夠物美價廉,就必須延長風力發電機組(風機、纜線、變電站等)的使用壽命,只要這些成本能降低,再生能源可以很便宜。英國所擁有全球最完善的風機測試與維修設備,只要民眾發現生活並沒有因綠電有太大衝擊,接受度其實很高。他認為,政治人物就算不支持,但不要反對,企業集團也無須過度擔憂,其實台灣的科技業能成為再生能源的穩健基礎。不少民眾認為,歐美國家發展再生能源多年,而台灣的能源轉型太過躁進,對於這樣的疑慮,日本名城大學理工學部電器電子工學科副教授益田泰輔則說,日本在2011的311大地震與福島核災過後,能源結構急速的改變,雖然過程困難,但也一一解決。且日本與台灣都屬於島國,一樣有地震、颱風的風險,「這些挑戰相當類似,解決方法也應該可以互相討論與合作。」他認為,日本發展再生能源的致勝關鍵,是由上而下果斷的政策規劃,「目前太陽能總裝置容量已經占日本總電網25%之高。」

邱維倫說,再生能源其實已經相當成熟,「重點也許不在於技術,而在於是否能充分溝通凝聚共識,我們不會用傳統的方式解決新的問題。」他強調,再生能源是一個複合的能源,不是只有單一條路,所以只要願意絕對會找到對的出路。最後,工研院長劉文雄表示,再生能源已經是國際趨勢,台灣必然要朝向能源轉型的路,再生能源會是未來重要的市場,會創造很多可能性,他說,「很多人擔心政府要花很多錢,其實企業的資金都在等著投資。」「我們希望看到產、官、學、研各界共同來合作,創造屬於台灣再生能源的Ecoystem。」【新聞來源:環境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