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同性戀基因非單一基因決定

性吸引像智商一樣,並沒有單一個同性戀基因,而是由多個基因決定。研究發現,數千個的基因變異(genetic variants)和同性的性行為有著相關聯,只是,多數的基因變異影響極小。由於基因和環境的組合,進而影響一個人是否有同性的伴侶。相關的研究,已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

這項大型研究分析了約50萬人的DNA及性經驗,其來源是英國人體生物資料庫(UK Biobank)與美國DNA測試公司23andme所提供的DNA樣本,以及生活習慣資料展開調查,並執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

該項研究共同作者、芬蘭分子醫學所(FIMM)的生物學家根納(Andrea Ganna)表示,「描人類的基因組,發現了有5個地方明顯和回報從事同性性行為的人有相關聯。」雖然當中有著5種基因標記(genetic markers)和同性性行為有「顯著」的相關,但仍難以此預測一個人的性向。

外媒報導,研究人員指出,這代表著環境、個性、撫養及教養的方式等非遺傳因素,對一個人在性伴侶上的選擇更可能帶來顯著的影響。就好比大多數人格、行為與身體特徵一樣。研究人員也表示,性向確實有遺傳因子,也證實了之前規模較小的研究,尤其是雙胞胎。

研究人員提到,根據研究結果,基因變異中沒有明顯到可以用來預測或辨認性行為傾向的方式。同性戀反詆毀聯盟(GLAAD)史托克斯(Zeke Stokes)表示,由這項新的研究,也重新確認了長期以來的認知,同性戀是如何受到天生或後天的影響,並沒有決定性的影響程度。【記者  鄭昱庭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