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規範 華盛頓公約將著手修訂

第18次「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華盛頓公約,CITES)會議,簡稱COP18,將於8月17日至28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138個締約國家將透過決定和決議,在三年一度的會議上擴大和加強全球野生動植物貿易制度。各國政府共交出56項新提案,以更新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的保護層級。

整體而言,這56項新提案可能會影響約550種物種,包括非洲象、長頸鹿、許多種蜥蜴、壁虎和蠑螈、陸龜、鯊魚、海參、馬達加斯加猴麵包樹和北印度紅木樹。其中許多提案目的是納入CITES附錄II 清單、取得貿易許可,確保風險物種貿易的永續性。有些提案欲將瀕危物種標本列入附錄I ,禁止所有商業貿易。也有一些提案提供證據證明族群已經穩定或擴大,可以安全地從附錄I 轉移到附錄II 。

「今年的會議的重點是加強現有規則和標準,同時將更多受人類活動威脅的植物和動物納入CITES制度。」像是長頸鹿由於棲息地流失和其他壓力,過去幾十年間數量急劇下降。中非共和國、查德、肯亞、馬利、尼日和塞內加爾建議將長頸鹿作列入附錄II,以預防該物種持續衰退。

COP18將再次討論部分關於非洲象的提案。幾十年的象牙盜獵使族群量大減,非洲象於1989年從CITES附錄II轉移到附錄I。1997年和2000年,CITES發現部分非洲南部的象群健康且管理良好,同意將波札納、納米比亞、南非和辛巴威族群列入附錄II。1999年和2008年,這些國家的官方所有象牙登記庫存銷售權授予中國和日本。現在,尚比亞提議將其大象族群從附錄I 轉到附錄II,以允許出售登記象牙庫存給CITES批准的買家以及部分特定非象牙貿易活動。

且為了客觀評估大象盜獵和象牙非法貿易的趨勢,CITES建立了非法殺害大象監測計畫(MIKE)和大象貿易資訊系統(ETIS)。這些平台的評估結果將作為締約方在大象保護和象牙貿易方面的決策依據。

20個提案跟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有關。這兩類物種深具異國魅力,在寵物貿易市場越來越受歡迎。是否將CITES規則應用於高價值魚類和樹種貿易、如何最佳管理非洲象,以及如何處理象牙等仍有爭議。非法殺害犀牛和犀牛角相關貿易也是議程重點。【新聞來源:環境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