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風景 宗教聖城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內的一座城市,位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間,是世界三大神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也是戰地。西耶路撒冷(1967年以前屬於以色列的市區)是現代以色列的核心地帶,東耶路撒冷(1967年後以色列占領的爭議區域)則以巴勒斯坦人為主。耶路撒冷也是兩個國家的首都,以色列在1980年立法表示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遠且不可分割的首都,巴勒斯坦1988年建國時也奠都於此,這也成為以巴衝突的原因之一。

耶路撒冷最特別的地方是面積只有1平方公里且被一圈城牆所圍繞的耶路撒冷老城,其中又分為4個宗教與種族聚居區:猶太區、基督徒區、亞美尼亞區和穆斯林區。耶路撒冷最重要且引起重大爭議的宗教聖地均位於此處,包括:猶太教的西牆和聖殿山、穆斯林的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聖墓教堂和苦路。

聖殿山是猶太教最神聖的地方,聖殿是敬奉上帝的崇拜場所。猶太人的耶路撒冷曾先後出現兩座聖殿,就位於此處,但現已被摧毀。第一聖殿建於西元前967年,毀於西元前586年;第二聖殿建於西元前515年,毀於西元70年,遺下西牆作為遺跡。猶太教一般相信,這裡還將是彌賽亞到來時重建第三聖殿的地點。而伊斯蘭教的兩個重要的宗教聖地「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都位於聖殿山,使得聖殿山成為世界上最具政治爭議性的宗教聖地之一,亦具有領土及主權爭議。

西牆,又名哭牆,位於耶路撒冷老城內,聖殿山西側,是環繞第二聖殿庭院的古城牆的殘存部分。西牆被認為是四面牆之中當年最靠近聖殿的,使得它成為猶太教信仰中除聖殿山以外最神聖的地點。現存西牆總長488公尺,猶太人聚集祈禱的那段長57公尺,位在聖殿山西南端猶太區裡的大廣場,其他部分隱身在穆斯林區的建築物後。據估計,一年大概有350萬的信徒和遊客前來朝聖。

根據正統猶太傳統,哭牆男女分區,左邊男生區大於右邊的女生區,可以看出女性在猶太民族中的卑屈。來到哭牆的男生要戴小圓帽,女生衣著要端莊,不可無袖、低領,或是腿部露出膝蓋以上。

進入哭牆之前要先洗手,以表示敬意。

哭牆上石頭的細縫間,塞滿了各式各樣的紙條,傳達思念、祝禱或祈福。猶太教徒扶牆禱告結束,離開時要倒退走,以表示禮貌。

圓頂清真寺是伊斯蘭教聖地,是耶路撒冷最著名的地標之一。688年到691年建造,又稱為「奧瑪清真寺」或是「金頂清真寺」。

圓頂清真寺中間有一塊巨大的「基石」(The Foundation Stone),穆斯林相信它就是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霄,顯現奇蹟升天見到真主的地方,因此耶路撒冷成為繼麥加和麥地那之後的伊斯蘭教第三聖城。不過,非穆斯林不得進入圓頂清真寺,一般遊客看不到這塊特別的大石。

而這一塊大石同時也被猶太人認為是神創造世界的地方,它被認為是亞伯拉罕接受神測試時、準備犧牲自己兒子性命的地點,信徒也相信亞當和挪亞曾在它之上向神獻祭。

阿克薩清真寺緊鄰著名的圓頂清真寺,該寺在705年至709年間建造在原猶太人聖殿教堂的殘基之上,後來毀於地震重建,11世紀加蓋了圓頂,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中被入侵的十字軍改造成教堂、兵器庫和兵營。1187年耶路撒冷被薩拉丁(是庫德族的穆斯林,埃及及敘利亞的蘇丹)易主後又進行了修復。

由於宗教上的對立和衝突,猶太教和基督教徒不被允許在聖殿山禱告,今日的哭牆是當年聖殿留下的唯一遺跡,是聖殿的化身,因此成為猶太教徒最神聖的祈禱聖地。進入哭牆之前要經過嚴格的安檢,而哭牆邊的這座木造天橋,也要先過安檢關,才能通向聖殿山上的清真寺。

聖城裡可以見到許多哈雷迪教徒,身穿及膝黑外套,頭戴寬扁帽,蓄長鬍,又稱極端正統猶太教徒,是猶太教正統派中最保守的一支。哈雷迪教徒認為他們的信仰和宗教常規是直接傳承自摩西,14歲開始每天到宗教學校研讀猶太經典,不從事生產,並拒絕當兵,靠婦女打零工及政府福利金生活。通常哈雷迪教徒不與非哈雷迪教徒交談,若是刻意接近哈雷迪教徒,他們通常會快步離去。

路邊商店販賣許多宗教相關紀念品。

 

穆斯林商店則以販賣皮件、圍巾和具中東色彩的衣物為主。

耶路撒冷是三大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卻也因此成了戰地,千百年來征戰不歇,至今戰火依舊籠罩在這個地方,生活在聖地的人民是幸或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