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終戰共寫歷史 人權價值全球捍衛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浩劫,造成二千多萬人死亡,改變歐洲政治與人口版圖。2018年11月11日紀念一戰終戰百年,共有70多位國家領袖聚集在法國巴黎紀念史上最慘痛的教訓。當天在台北,由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台灣)、臺灣財經刑法研究學會、真理大學法律學系、真理大學法律扶助協會、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研究中心、正大出版社、法稅改革聯盟、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共同主辦《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戰百年紀念日》賦稅人權覺醒研討會——以太極門稅務冤錯案為例,這是終戰百年唯一在台舉辦的活動。

論壇開場播放「一念之善 一念之惡」影片,由臺灣財經刑法研究學會理事長陳志龍發表專題演講,專家學者與青年世代報告,為自由、人權、法治的普世價值發聲捍衛。一次大戰百年後的今日,檢視台灣自1987年解嚴至今,人民持續被法稅整肅,造成普遍、經常性的稅災,人民苦不堪言。避免悲劇重複發生,人民覺醒是推動台灣落實民主法治的重要力量。

一戰啟示錄——法稅整肅掀戰事  人權成普世價值

終戰後,因為恣意政治整肅,透過法整肅(割地)、稅整肅(賠償)等型態,引發更大的動亂。陳志龍指出,《凡爾賽條約》名為「和平條約」,實際卻是「促進戰爭條約」,造成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在1987年「解嚴」,但是「政府犯罪的不法」仍然存在。他舉1996年政治整肅為例,一連串名為「宗教掃黑」的行動,實為總統大選後的秋後算帳,太極門因此遭到池魚之殃。他舉例「法整肅」,例如諸多假證據的假案整肅,誣指為收賄案等等;檢察官扮演「東廠」的角色,沒有遵守無罪推定,而是行違法的法整肅。而「稅整肅」,承襲戒嚴時期統治者思維的租稅暴力,例如提訴願先繳一半稅額或提供擔保,否則資產將遭強制執行;以及解釋函令作為課稅依據的超憲法,作為政府犯罪的「藉口」,導致台灣人民沒有財產權、訴訟權、生存權,也造成台灣普遍、經常性的稅災,人民苦不堪言。陳志龍強調,賦稅人權已成為國際潮流,法稅改革聯盟要努力轉正強權暴力的思維,如同德國基本法對人權的保障。

憲法真正的精神是國家有保護人民的義務責任。行政、立法、司法所有的權力都是人民授權,人民是這個國家的主人。德國Osnabrueck(歐斯納布魯克)大學在台教授連福隆指出,為什麼一個國家容許把租稅法變成刑法?行政體系竟可以直接對人民限制出境,提訴願,若沒交一半稅額就強制執行、拍賣資產?德國基本法第13條規定,住所是不可侵犯的,台灣卻直接被拍賣,這叫強盜政府。法稅改革責任非常重大,是人民當主人的第一步。」

戒嚴心態——寧錯殺不放過 人民覺醒促改革

押對邊就對了,就有希望升官!是對民主法治很大的污辱真理大學財經學院副教授吳景欽痛心司法沉淪。他提到違法起訴太極門的檢察官侯寬仁,偵查可以不依證據,實在令人嘆為觀止;但是濫權起訴的檢察官卻於今年9月調升法務部廉政署副署長。

終戰百年紀念談司法人權、稅人權,對抗的就是官權。台灣陪審團協會理事長張靜指出,「人權涵義非常廣泛,在司法和財稅上是所有人權裡面最重要的,因為它會牽涉到生命權、財產權。」他指出,在過去有多少的冤錯案?有戒嚴心態的執政者寧願錯殺也不願放過一人,這是對人權的殘害。張靜表示,「要讓政治走向保障人民的權利,要靠人民的覺醒。」在法稅改革聯盟努力之下,台灣的稅務環境會慢慢地改變,過去很多人閉口不談,深怕得罪財稅機關被找麻煩,現在大家站出來用和平理性的方式,去爭取屬於人民的權利。

二次大戰過後,聯合國致力於推動人權,發布《世界人權宣言》,希望不會再有大規模的人權迫害。當前政府推動轉型正義,應該釐清真相、賠償受害者、究責加害者。法稅改革聯盟青年代表張姓大學生談到,當年捏造太極門冤案的侯寬仁檢察官,至今未受懲處,甚至升任法務部廉政署副署長;而聲稱「待遇不高,不足以養廉」的前台北國稅局局長張盛和,一路升上財政部長;主張「課稅不用講人權」的前財政部長許虞哲,下台後居然轉任台灣期貨交易所董事長!「政府努力推動轉型正義時,卻有一群豬隊友,讓台灣稅制停留在威權時代。」

 

稅法228殘民以逞 萬年稅單法治蒙塵

「從世界大戰到現在,清楚看到人權從被無視到覺醒、被重視。」方律師遺憾台灣並未重視賦稅人權。「被學者稱為『稅法228』的太極門稅務冤案是台灣『萬年稅單』最典型案例,也是台灣漠視賦稅人權最具體的案例。」22年來,行政法院及財政部訴願會已經18次裁判太極門勝訴,國稅局卻濫權獨大,不理會刑事法院的確定判決,藐視監察權及國會監督,破壞五權分立制衡之憲政體制,將烏龍稅單變成萬年稅單,讓違法課稅處分不斷荼毒人民。方律師指出,最高行政法院2018年7月26日再次判決國稅局敗訴。國稅局應勇於面對錯誤,撤銷太極門冤案的不法稅單,真正體現賦稅人權。

行政法院的職責本是要對違法的行政機關做出制裁,卻變成在替行政機關掩護。台灣北社理事陳逸南指出,台灣國家共犯結構嚴重,這些官員都能一直升官,按輩分安排官位,形成統治者分贓。當人民受到國家暴力迫害時,要打行政訴訟是非常花錢、耗時的,太極門冤稅案如果行政法院的法官有良心的話,就應該作出正確的判決。「依法治國精神,為避免人民訴訟之累,國稅局應早日撤銷不法之課稅處分,以消除民怨,實現政府誠信!」

 

轉型正義勇於改錯  官員犯錯應究責

100年來,人權由限制國家權力不得干預個人自由,演變為積極保障個人社會經濟平等分配的權利。法稅改革聯盟李姓義務律師參與幾場國際人權會議,對其他國家法稅制度所作的觀察,對比台灣稅務制度災難指標的太極門案件指出,以指標性的太極門案件討論台灣賦稅人權,是希望台灣人覺醒,納稅者有權利翻轉體制,也呼籲政府跟上國際人權潮流,透過解決指標性稅務個案,改革台灣稅制弊端,落實轉型正義也確保除錯機制正常運作。李律師指出,台灣財政部不經立院審議就發布9千多則解釋函令,直接限制人民權利。世界獨有的萬年稅單,就是因財政部以解釋函令架空課稅時效,使其不受稅捐核課5年限制,造成太極門稅務冤案延宕22年仍未結束,即便太極門18次在行政法院及財政部訴願勝訴,國稅局卻從未依判決撤銷案件,嚴重侵害人民訴訟權及國際人權兩公約的有效救濟權。

一戰之後戰敗國背負巨額賠償,只好加諸稅負,而形成經濟剝奪,最終造成二戰的爆發。杜會計師指出,歷史改朝換代也常因「稅」惹禍,1776年美國獨立因抗茶稅而起,2013年美國又因國稅局以不當標準刁難保守團體免稅申請,讓歐巴馬總統震怒,表示人民有權拒絕不當查帳,並要求國稅局長請辭下台,司法部更要求國稅局道歉並做巨額賠償;今年加拿大稅務局也因惡意起訴,沒有證據就懷疑人民逃漏稅,被判賠170萬加幣(約3900萬台幣)給當事人,法官並指責稅務局調查員,採用高壓手段,舉證失實,背離其崗位及職業操守,應受到嚴厲懲戒。而加拿大稅務局更致力整飭稅務,近四年在44,000名稅務員中就懲處了1,000多名失職人員。杜會計師指出,「反觀台灣,一連串的金融弊案巨額罰款、損失,全部由人民買單,至今沒有人下台負責。」在太極門案中,國稅局公告調查結果7,401份證據100%表示敬師禮為贈與,國稅局竟濫權恣意違法將敬師禮劃分一半為贈與、一半為學費,持續發出違法稅單。「國稅局明知不應徵收而徵收的行徑,已經觸犯刑法第129條違法徵收罪,至今沒有人出面說明,也沒有任何人受到懲處。」

 

青年看台灣 翻轉不公稅制 跟上國際潮流

呼籲小英政府,應以歷史為鏡,真正落實賦稅人權,徹底解決太極門稅案,建立一個公平、公義,讓人民信任的政府。從小在太極門長大的小平表示,太極門是古老氣功武術修行門派,即使被稅務冤案糾纏至今,散播愛與和平的腳步從來沒有停過,讓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主席 Rene Wadlow先生非常感動並表示:「我接觸過全世界遭受各種人權迫害的團體,但從沒見過一個團體像太極門這樣,承受莫大冤屈卻仍堅持在台灣和世界各地推動愛與和平!」她指出,國稅局濫開稅單,製造稅捐恐怖,造成人民對國家信任的瓦解。

國家給人民兩大痛苦,第一是刑法,會被關在監獄;另一個就是拔毛,也就是課稅。科技公司產品經理程先生引述前大法官許玉秀的話。程先生指出,太極門冤案同時遭遇了這兩大痛苦,被政府凌遲22年,簡直匪夷所思;也凸顯國家對人民不義。他引用基隆地方法院法官陳志祥的評論,「在程序上,太極門稅法案件拖延近20年,乃國家不義;行政機關未予解決,是行政不義;立法機關未予解決,是立法不義;司法機關未予解釋,則是司法不義。」

歷史傷痛讓人們意識到國家領導人權力的傲慢,將造成國家、人民,甚至全世界莫大的傷害;紀念終戰百年之時,政府如何落實民主法治與保障人權更顯重要,而制衡權力的監督機制更不可少。長期關注台灣稅災問題的法稅改革聯盟志工小陶指出,太極門案約300位立法委員多次連署、提案,質詢或召開記者會、公聽會與協調會,直指國稅局違法,要求撤銷違法課稅處分,國稅局竟然繼續踐踏賦稅人權。「不忍心看台灣這樣沉淪下去,期盼讓更多人了解法稅改革是迫在眉睫且刻不容緩的議題。」

政府以不當的公權力強行掠奪人民的財產,不就等同掠奪人民的生命,這與戰爭的殺戮何異?擔任住院醫師的陳先生評論,依照刑事法院判決結果,國稅局早該撤銷太極門違法稅單,但至今仍根據違法不實的起訴書資料開單,且凍結掌門人夫婦財產二十餘年。前財政部長顏慶章曾說:「西方世界對『財產權』的保障進而擴張到對自由權、生命權的發展,成為推動西方文明進步的最大動能,賦稅制度優良的設計攸關人民應有權利及關聯國家整體發展。」

「若國家無法使國人的生活富裕,很難留住人才;一個國家如果留不住人才,也會失去競爭力。」日商公司管理師黃小姐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前,科學發展的舞台主要是在歐洲,因為兩次戰爭的關係,科學家們紛紛出走到了美國。台灣的法稅問題也猶如戰爭般,台灣愛迪生L博士、優秀歸國學人葉揚春先生等,回國貢獻所學,卻因國稅局恣意認定所得性質,成了稅災戶,「全世界都正在瘋狂搶人才,台灣政府卻是這樣對待自己的人才。」曾經是外漂青年的黃小姐道出寂寞心情,「即便外語再好、打扮得再像當地人,我們終究是次級公民。」「說真的,若能回家,誰還想流浪呢?」【記者 吳文吉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