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蔭沒了! 高雄公園移大樹種小樹 千人連署要公投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預計3月進行高師大旁的37號公園改造,將黑板樹、掌葉蘋婆等果樹移除,種植新喬木並改善公園積水和無障礙步道等問題。不過民眾和高雄愛樹人等團體發現,近年高雄市政府的公園整建工程,都採用全面移植大樹、種小樹和草皮,將原有公園內的大樹砍除後,造成樹蔭消失,偌大草地在炎熱陽光照射下,民眾無處遮蔭的景象,因此發起反對市府改建公園毀樹的抗議和連署行動。

高雄愛樹人團長莊傑任表示,原本市府要把公園內的94棵大樹移除,經抗議後才降為43棵,然而這些樹木都是20年以上的大樹,市府改建公園砍大樹改種小樹,新種的小樹至少要十年以上才可能成蔭,原本居民白天休閒散步的場所綠蔭消失,且造成空污更加嚴重,反對市府的毀樹工程。因此,高雄愛樹人發起的護樹連署行動,總計有超過2500人連署,反對毀樹改建、支持保留公園大樹遮蔭,要求公開透明的公園改善規劃作業。他們並在11日舉辦記者會,號召民眾一起站出來護樹。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指出,37號公園有排水動線不明、明溝積水孳生病媒蚊的隱憂,且公園內多數喬木浮根、易斷枝如黑板樹,以及開花期散發惡臭的掌葉蘋婆等,因此需要改造,移植後新植樹形優良的樟樹、黃連木、光臘樹等,營造綠意。研究樹木超過30年的樹木保護專家楊吉壽表示,樹木種下後,要經過15至20年才有可能長成樹形優美、足以遮蔭的大樹,公園樹蔭消失了,公園在烈日下曝曬,民眾要到哪裡遮蔭乘涼?且台灣多數樹種是外來種,並非外來種就得砍除、移走,如此大量移除樹木對高雄市來說是一種浩劫。他指出,37號公園所見的土壤硬化、積水、浮根等問題,可以透過土壤改善來解決,增加土壤中的空氣、水和養分,讓樹根可以呼吸,就能讓樹木更健康,也不易發生斷枝和颱風來倒木的情形。

市府工務局表示,配合市府4月15日前禁止計畫性修剪及移植的政策,目前公園改建工程暫停施工,將等到4月15日之後再行動工,期間市府將持續聽取民意、進行溝通。【新聞來源:環境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