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閃批FII 台灣資本市場危機

大陸惠台政策不停際出,最新經典代表作是鴻海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中國證監會僅用36天即完成上海A股上市流程,創陸股掛牌最神速紀錄。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擔憂,台灣資本市場可能會有面臨被掏空危機?

謝金河於臉書發文表示,下當滴滴、美圖點評均還排隊A股時,FII僅用36天就快速過關,(FII在2月1日才向大陸證監會遞件申報,3月3日就通過)背後當然有特殊意涵。

根據陸媒報導,2017年大陸上市審核流程平均需15個月,更早之前還要3年,但FII僅用36天就通過。鴻海為台股市值前三大公司,大陸惠台政策濟出,證監會即以如此快速通過FII,很明顯在吸收台灣優質企業,未來是否會影響台灣國內資本市場,吸引其他台商仿效?

謝金河分析,FII上市後若市值如市場預期達6,000億人民幣(約3兆台幣)即居鴻海集團之冠;台灣鴻海目前持有FII 85%,等於鴻海持有2.5兆台幣,這對鴻海現在僅有1.5兆台幣市值,其助力非同小可。不過,FII上市後也一定會稀釋股權,郭董旗下企業主角最後可能變成FII,屆時鴻海就只會是配角。

謝金河進一步表示,目前台灣企業發現「T+A」(台股+A股)模式,成功分拆大陸子公司在A股上市有利可圖;以往最經典例案為聯發科子公司匯頂科技在上海上市後,後價從23.3一路漲到178人民幣,其市值曾一度超過500億人民幣。2017年聯發科本業獲利98.19億台幣,但出售匯頂浄利101億元,就超過本業,聯發科股價也一路由203元漲到350.5元。

此外,無塵室工程設備大廠亞翔旗下亞翔集成也在上海上市,股價從18.5漲到37.8元人民幣,市值一度來到65.6億人民幣,遠超過台灣亞翔;被日月光併下的環隆電氣改名環旭電子後,亦前往上海上市,其市值也是逾300億人民幣。

援引媒體報導,一家台資券商表示,在台灣近1,700家上市櫃公司中,近八成均在大陸有投資。而這些企業未來若在大陸有再投資的需求,只要依循亞翔與FII的「T+A」模式,在大陸就地融資,無疑就是個最好選擇。未來或許會有更多台灣上市公司爭取登陸A股。FII登陸A股對台灣資本市場造成的後續效應不容小覷。

就在FII通過上市案,南僑化工就立即響應,謝金河擔憂,深滬股市本益比比台股高出很多,中國惠台政策不停加碼,萬一未來企業被迫選邊站,台灣資本市場會不會面臨被掏空的危機?

據悉以往外資要投資亞洲IT類股,台灣是個無法被略過的重要市場。倘若A股也開始聚集包括台灣企業在內的高科技與新經濟產業,再加上今年6月1日起,A股將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台灣資本市場面臨的挑戰,恐不只是如何留住企業的問題而以。但台灣現況卻陷入一例一休的爭端,大家一直吵不停。【記者 許經國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