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新療法 質子治療 

2017年衛福部公布女性10大癌症以乳癌位居前三名,且是近年來台灣女性成長最快速的癌別之一,目前國內乳癌病患患病高峰年齡約在45到55歲間,比起歐美女性早了10歲左右。對於治療方式,醫界最近建議為考量病患體質以及避免輻射量不均勻導致更多的副作用,建議可以質子治療取代傳統的光子放射治療。

林口長庚醫院質子放射治療中心黃意婷醫師指出,質子治療的物理特性是質子射線不被物理性穿透,以左側乳癌患者來說,因心臟位於左側,乳癌放射治療會增加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較於光子放射治療,質子治療不僅能將治療部位完整包覆,亦能大大降低病患對心、肺及乳房等風險器官的放射劑量,甚至做到幾乎零輻射劑量,但唯一的壞處是病患皮膚反應會較明顯,不過會隨著恢復時間拉長而恢復正常。

黃意婷醫師進一步解釋,過去醫學上經大規模研究結果證實,乳癌放射治療病患每增加1照射劑量單位Gy的照射,每年就會增加7.4%的冠狀動脈疾病風險,而且這個風險在心臟暴露放射治療後即開始發生,並不會隨著時間增加而消失;加上現在醫界對乳癌常用的化療或標靶治療以小紅莓及賀癌平占多數,且都具有心臟毒性,往往會讓病患大大增加影響心臟的風險。因此,建議病患若要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放射劑量,又能達成特定照射深度後「零劑量」目標,目前看來質子放射治療是較好的選擇,對病患來說也較不會傷心傷肺。【記者 陳妙華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