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農作物蛋白質降低 1億5千萬人恐營養不良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論文顯示,由於全球暖化,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米和小麥等主要作物的蛋白質含量大幅減少,恐怕會導致社會弱勢者發育障礙和面臨早死危機。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2日在英國學術雜誌「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發表研究,首次嘗試將暖化對農作物的蛋白質含量的影響數值化。根據研究團隊的計算,因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2050年之前,大麥的蛋白質含量將減少14.6%,米減少7.6%,小麥7.8%,馬鈴薯6.4%。

研究團隊指出,雖然無法闡明透過二氧化碳排放以蛋白質為首的植物營養素是怎樣的結構和為何減少,但因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到2050年之前,全世界1億5000萬人將可能患有蛋白質缺乏症(惡性營養不良)。

如果無法充分攝取蛋白質的話,發育會產生障礙,變得容易生病,早死的危險性也非常高。

論文指出,如果二氧化碳濃度如預測那樣持續上升的話,米、小麥和其他主要作物的營養價值下降,在2050年之前,18個國家從食物攝取的蛋白質量恐怕會減少5%以上。

世界人口的76%,1天攝取的蛋白質大半是依賴從植物而來的食物,特別是在貧困地區這個傾向更為明顯。【WPN編譯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