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數鳥嘉年華調查 四種鳥類數量下降

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已舉行4年,11日由農委會特生中心及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發布的冬季「數鳥嘉年華」的統計數據,在全台174個樣區數鳥,共記錄到343種的鳥類,數量超過32萬隻,再次創下台灣鳥類保育盛事新里程。不過,這次紀錄結果,也發現黑腹燕鷗、蒼鷺等4種鳥類數量下降,有的數量甚至減半,將進一步分析原因。

此次活動是從2016年的12月17日至2017年1月8日舉辦,全台共有1258名志工在174個樣區數鳥,共記錄343種、32萬2353隻鳥類,突破以往紀錄。但其中有四種鳥類數量大幅降低,黑腹燕鷗由去年8620隻驟減剩4333隻,少了一半;蒼鷺由6783隻減為5722隻;長趾濱鷸去年有1219隻,今年只剩下238隻,已創新低;翻石鷸去年有1406隻,今年剩632隻,數量銳減。在所有樣區中,嘉義布袋是台灣鳥類數量最高的樣區,紀錄有3萬6701隻鳥類;田寮洋及南澳兩個樣區為鳥種數冠軍,兩地皆觀察到107種鳥類。

研究人員表示,鳥類數量減少原因可能跟棲地減少、鳥類遷徙路線有關,需觀察10年以上才可準確評估。為配合聯合國的「愛知目標」(「愛知目標」是聯合國預計在2020年要完成生物多樣性公約10年期程的計畫),特生中心將會發布2020年鳥類國家報告。

近2、30年來,台灣溼地快速流失,特生中心將進行從日據時代迄今的溼地變化研究。鳥類數量增加不代表保育做得好,也可能是鄰近國家的鳥類棲地流失,造成鳥類遷徙路線改變;而鳥類數量減少也要與鄰近國家的棲地做比對。【記者 李佳穎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