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超徵稅收當政績 不知人民悶憂苦亂茫

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上班族回顧2022年的工作狀況,選出「職場代表字」前五名依序為:「悶」、「憂」、「苦」,以及「亂」、「茫」,可說相當寫真。「2023年代表字」票選出的代表字,勞資雙方的不約而同選擇了「穩」作為2023年的代表字,期盼明年能夠平穩順利。人民能夠得到安全、穩定的生活嗎?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日前提及,自己母親已接種3劑BNT疫苗,卻遲遲等不到BNT次世代疫苗,卻慘遭衛福部長薛瑞元狠酸「像是BNT推銷員」,後續郭台銘在臉書上感嘆「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這16字會引發社會共鳴,必然反映了真相。

社會亂象的根源多來自政府,對於公股行庫常常出包,數百億全民買單,近日更爆出台灣六家公營行庫聯合貸款給歐洲一家私人療養院,而那家療養院2022年十月倒閉,45億元打水漂了,據報導指出,這是無擔保放款,是不是很怪?很難叫人相信其中沒有弊端與貪腐;近六年稅收超徵1.1兆,政府揚言還債,國債不減反增,卻交代不清;貧窮人口卻越來越多,這些涉及官員瀆職、貪腐的嚴重問題,卻不受正視,也未見咎責。

「超徵稅收」成為民眾熱門的討論話題,質疑有否稅務官員涉嫌違反刑法第129條的違法徵收罪?或濫權開單?或是失能、不公的行政救濟制度造成的?蔡英文執政2016至2022年這七年來超收稅金約1.2兆,尤其這兩年更驚人:2021年超徵額度4,327億元已經締造史上新高,2022年超徵更突破到4,500億,蘇建榮借調擔任財政部長,四年期滿就卸任,自認為超徵稅收是他得意的政績之一。

學界、業界、民團皆直指稅務獎勵金與執行績效獎金是政府的亂源、稅災的禍源。根據財政部的說法,超徵是因為「預算短估」,也就是稅收「預測出現誤差」,但近年都是好百億至幾千億的的短估誤差,是非常離譜的事,這就有蓄意短估「貪圖稅收績效」的嫌疑。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的超徵稅收,是因為部分官員貪腐,追逐「績效與獎金」違法徵稅,然後再聯手行政執行署強制執行人民的財產。

鉅額超徵的背後,究竟有多少造假的稅單,逼人繳稅,強加人民一生都擺脫不了的債務,何其缺德;甚至造成企業倒閉,許多人因此失業,讓台灣的貧窮問題雪上加霜,又何其無知!鉅額的預算短估,讓政府的財政規劃嚴重失準,又凸顯官員無能。

以上種種是「瀆職」,絕非政績。立法委員代表民意,應該站在人民立場監督政府、為民喉舌、守護人民權益,但一些立委卻站在行政機關的門口當門神。立委吳秉叡在質詢財政部時說,拒絕用「超徵」這兩個字,以為跟財政部唱雙簧,不叫「超徵」就可以不用退還人民,繼續亂花人民血汗錢嗎?當李貴敏立委提案要把造成浮濫開稅單的萬惡之首「稅務獎勵金」廢除時,立委費鴻泰百般護航財政部請她撤案。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哪些立委未盡立委職責,有負選民付託了!

根據財政部賦稅署及五區國稅局編列2023(民國112)年度歲出預算書所記載,六個單位總計編列1億3353萬2000元稅務獎勵金,其中賦稅署241人編列3200萬元,五區國稅局總計人數8461人編列1億153萬元,由此證明,職等越高領越多,並非財政部對外宣稱--獎金多發給基層查稅人員。之前就曾有立委爆料,財政部簡任十到十三職等的高官,每年平均可分得9.8萬元。因為有獎金,與上級主管默許,在績效壓力與獎金誘惑下,少數不肖稅務員就「揣摩上意」不擇手段的徵稅。

造成稅收超徵的,還有制度的不正義,人民收到有疑問的稅單要進行訴願時,要先繳稅單1/3稅單金額(以前必須繳稅單1/2金額)或提供擔保,才能避免財產被強制執行,用意不善,目的就是要阻擋人民訴願的權利,要人民收到稅單,不管是否合理最好閉嘴繳稅。此外,九千多條天羅地網般的解釋函令,隨便找一條就可以讓人民乖乖繳稅,這些「抽屜條款」的函令都不是法律,卻變成逼稅的利器,這些不勝枚舉的不良制度,容許它們繼續存在的官員,就是容許行政暴力,容許用稅單獵殺人民?!

法稅改革聯盟在2016年開始不斷提醒超徵問題;2017年更提出稅改五大訴求,其中就包括超徵還民,當時幾乎全國里長都一致支持;2018年再度提出超徵還民公投,卻被政府否決;現在2022年底變成目前全國最火紅的討論話題,民間團體多年鍥而不捨的訴求,一些民意代表終於甦醒了,質詢執政者將人民納稅錢隨意亂花,無視台灣近半家庭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

台灣受薪階級有68%的勞工薪資在平均薪資以下,有45.8%上班族是每月薪水幾乎快花光,甚至透支的「月底吃土族」,台灣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從2013年光是「綜所稅」申報戶的所得總額,最高前5%是最低5%申報戶的75倍,但是到了2020年,情況更惡化為130倍。如果再把分離課稅的「股利所得」加入計算,貧富差距還會擴大到710倍。蘇建榮任職財政部長四年中,理應蓋括承擔台灣貧富差距加速的責任,要能夠把人民福祉放在心上,並提出有效對策,這應該才是他該做的「政績」吧。顯然,他完全搞錯方向。

徵稅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了平衡社會的貧富差距,以上的數據就表示稅制根本沒有發揮作用。許多人民生活負擔不斷加重,財政部還執意不廢除老舊不合時宜的貨物稅。此外,中華經濟研究院也曾經指出,台灣所得稅(綜所稅+營所稅)比重偏高,稅負扭曲,已造成台灣稅收嚴重失衡。台灣就有許多人才,因為被稅制剝削而離開台灣。財稅官員的腦袋被績效目標綑綁,根本沒有心思認真改革租稅制度。所以才會有許多專家學者,不斷呼籲要廢除財政部與行政執行署不良的績效與獎金制度,這樣才能讓官員的眼睛看見「人權」,賦稅制度才會走上正軌。

只擅長充實國庫卻罔顧賦稅人權的官員可能是酷吏,衡量財政官員的政績應該以課稅依法、尊重賦稅人權為準則,人權本於良心,當前台灣稅災氾濫日益嚴重,過去的錯誤,執政當局應促使官員盡快改正,不良的制度,是在內耗台灣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知錯快改才是聰明之人。

悶、憂、苦、亂、茫,是人民面對冤案最真切的寫照,政府改革非口號,須有誠意和決心。如何在2023年讓人民能夠過到安穩的日子?首先必須清查所有的陳情案、訴願案、訴訟案,若有冤屈速還人民公道與清白。手握大權的執政者,良心要覺醒,當知行政程序法第117條的立法旨意與適用,行政機關做錯就要主動更正,莫把人民當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