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孩子人格紮根的時機

文/單貝/教師(屏東)

今年最驚人的社會新聞,莫過於北捷隨機殺人、美國大學生殺室友等等的連環殺人事件,叫人聽了、看了非常心痛不捨,到底為什麼現今的青少年心會病得如此嚴重?難道是社會的壓力?缺乏家庭關懷?還是學校人格教育環節出了問題?

在學校教書幾的我,幾十年來看到學生漸漸的在改變,變得跋扈、肆無忌憚,原因出在哪裡?少子化的原故,讓父母關懷的方式變了,變得護短、不明事理,只聽信孩子的片面之詞,而不信任老師的公斷與處理。記得以前的年代,家長信任老師的教導方式,學生自然尊敬,老師也有足夠的威信可以教導學生,老師皆盡心的教育每個學生,但如今社會教育的主流,「愛」的教育,標榜不打罵的情況下,讓學生無所畏懼,但家長的不明事理卻讓為師者心存恐懼。教育是不間斷的,師、生、家長之間需要一起合力教育孩子,才能創造三贏,不是只要交給老師,就能塑造出想要的孩子。

雖然教育環境一直在改變,但我還是以一顆快樂關懷的心去上每節課,心想能遇見的每位學生都是有緣,教書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福分,有機會關懷、教導學生正確的觀念、良好的行為準則、對人事物的價值觀等等,我都時時把握,畢竟國小六年是一生中人格教育養成最重要的一環,這段時間若能紮穩他們一生行為準則的基礎,將來的路就不容易走偏!每個階段孩子的困難都是成長的關鍵,多關懷、多傾聽、多交談,就能有機會解開他們心中的迷霧,開啟迎向陽光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