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國際局勢 台灣應研訂《難民庇護法》

一張小男童趴伏陳屍在海灘上的照片,震驚了無數人。戰爭的殘酷,不再僅只於不斷攀升的傷亡和難民數字,它是如此真實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年僅3歲的艾倫.庫爾迪(Aylan Kurdi)。為了躲避伊斯蘭國的攻擊,艾倫一家人從家鄉——敘利亞的科巴尼鎮(Kobane)逃到土耳其,打算再從土耳其渡海前往希臘科斯島(Kos),途中不幸遭遇船難,屍體漂到了土耳其海岸邊。同時遇難的還有13人,其中包括了艾倫的媽媽和他5歲的哥哥。不禁讓人感傷,戰爭之下人命如螻蟻。

小艾倫陳屍沙灘的這一幕,讓人看得忍不住鼻酸。有網友為他畫了一張小床,讓小艾倫安祥地睡在床上,也有網友留言:「他本該如此熟睡,迎接明天的太陽!」還有更多人痛批各國對待難民的態度,認為「如果早點伸出雙手,艾倫現在還活著!」

敘利亞內戰已持續4年多,這場始於2011年「阿拉伯之春」、以爭取自由為號召的內戰,結果卻演變成難解的宗教戰爭,加上各懷鬼胎的美、中、俄及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等波斯灣國家介入,讓情況變得更加複雜,迄今仍見不到一絲和平的曙光。最可憐的是在戰火中奮力求生的平民,根據聯合國最新統計,敘利亞內戰已造成22萬人死亡,全國一半人口流離失所,超過400萬人湧入土耳其和歐洲各國。光是今年(2015)就有35萬名各國難民試圖渡過地中海前往歐歐,其中約有2600人葬身大海或下落不明,而小艾倫就是其中之一。

面對洶湧而至的難民潮,歐洲各國普遍態度冷淡,甚至非常不友善,例如匈牙利在邊境架起了長達175公里的帶刺鐵絲圍籬,甚至還有女記者對難民拳打腳踢;塞爾維亞有所謂的「邊境獵人」;馬其頓曾一度關閉邊境……而即便是對難民最為友善的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今年7月初也曾在電視節目中氣哭了一名未獲政治庇護的巴勒斯坦難民少女,引來一陣撻伐。但梅克爾畢竟是一位不同凡響的政治人物,在小艾倫溺斃的消息傳來之前,梅克爾即改弦更張,率先宣布暫停《都柏林公約》,讓難民不必遵守在抵達歐洲第一站申請庇護的規定,接受難民前往德國,也呼籲德國人民對難民伸出援手,獲得民眾極為正面的迴響。

預計德國今年將接納的難民總數將高達80至100萬人,高居世界之冠。梅克爾大膽接納難民的決策,無疑獲得了德國民意普遍的支持,其中固然有來自工商界補足人力缺口的現實考量,也有一說是德國民眾為了替二戰納粹暴行贖罪,但我們毋寧相信德國民眾無懼於伊斯蘭國藉機滲透,對數量龐大的難民們伸出援手,更多的是基於對人的普遍關懷及對「人道精神」的堅持。

相對於美、英、法等歐美國家斤斤計較難民收容配額,富裕的波斯灣諸國甚至連一個難民都沒有收容,德國人和梅克爾的確是光輝出眾的少數例外,一如《經濟學人》雜誌的讚譽:「梅克爾站在歐洲懦夫領導人之間,顯得鶴立雞群」。然而,難民湧入速度太快,德國窮於應付不斷湧入的空前難民潮,也開始喊吃不消。德國表示應付難民能力「已達上限」,決定違反申根公約,內政部十三日宣布暫時恢復德國與奧地利的邊境管制。

反觀台灣,去年11月移民署曾遣返3名持希臘假護照從菲律賓入境台灣,打算再轉往歐洲的庫德族難民。此舉等於無視於聯合國難民總署要求保護難民的呼籲,也沒有遵守國際「兩公約」落實人權保障的規定。其實,台灣直到現在都還沒有《難民庇護法》之類的立法(前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委員簡錫堦曾在2002年提案,要求立法,但未獲採納),也沒有建立起任何難民認定、保護,或是尋求政治庇護者的機制,而現行的《移民法》中也沒有任何讓難民能不被遣返的規定。

日前,民進黨發表了〈亮點〉的MV,從高空俯拍台灣各地的夜景,強調「我們期待台灣是一個亮點,同樣不能無視於其他角落的黑暗。」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指出,台灣社會有很豐富的國際人道援助經驗和能量,政府應主動出面,協調動員、整合這些力量,透過官方及民間的管道,共同為這些難民們提供適當的援助,善盡台灣的國際義務。「面對這樣的殘酷,我們不是束手無策,我們可以共同來盡一分心力。」在此次三位主要總統候選人中,就只有蔡英文對國際難民問題表達看法,突顯了總統候選人該有的人道主義高度及國際觀,但美中不足的是,她並沒有提出具體的相關政策,殊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