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科

美東時間6月25日,來自印度、波蘭與匈牙利的三位太空人,搭乘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乘龍號」(Crew Dragon)太空船自佛州甘迺迪太空中心升空,前往國際太空站(ISS)展開為期約十天的任務,同時,也是這三個國家在睽違數十年後,再度踏入人類太空探索行列。

...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日前公布一項驚人觀測結果,一顆代號為SGR 0501+4516的磁星正以每小時約17.7萬公里的速度飛馳,穿越銀河系,朝地球方向移動。雖然這顆天體目前仍距地球約1.5萬光年,但科學家強調,若其靠近地球數百公里內,恐導致人類瞬間毀滅,因此被稱為「殭屍星」。...

眼角膜內皮細胞不會增生,若因老化、疾病等原因受損後,就會損害視力,影響生活品質,需要透過角膜移植手術來重見光明。有鑑於眼角膜捐贈無法趕上需要移植的數量,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梅雅俊副教授透過編程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為「眼角膜內皮失養症」的兔子客製化角膜內皮細胞(iHCEC),...

中央大學天文所共同參與的「時空巡天傳世計畫」(Legacy Survey of Space and Time;簡稱LSST)傳出重大科學進展。位於智利北部高山的魯賓天文台,近日發布第一批天文觀測影像,預計幫宇宙拍攝10年的電影,探討宇宙多變的一面,對於瞭解宇宙產生革命性影響。

...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於當地時間6月18日晚間(台北時間19日),在德州進行一項地面發動測試時,「星艦」(Starship)巨型運載火箭突然起火並引發爆炸,火光直衝夜空,現場畫面驚人!這次測試是原訂進行第十次無人飛行前的例行程序,但這起意外讓整艘火箭報銷,也讓馬斯克(Elon...

一項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生開發的全新藝術修復方法,最近登上國際權威期刊《自然》(Nature),這項以人工智慧輔助與精密列印技術,成功在短短3.5小時內修復一幅15世紀的受損油畫,震驚藝術與科學兩界!

本次修復對象為一幅描繪宗教主題的歐洲古畫,...

為尋求進軍太空產業,希望在2029年前具備次軌道(suborbital)發射技術能力的本田汽車(Honda Motor)公司,於日本北部島嶼北海道進行火箭測試飛行,宣布成功測試實驗性可重複使用的火箭。

據本田汽車所發出的聲明指出,此次測試成功完成,...

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陳壁彰研究員團隊,開發出超高解析度光學成像技術「聚丙烯酸鉀膨脹層光奈米顯微術(KA-ExM)」。該技術巧妙結合「樣品空間放大」與「貝索層光顯微鏡」方法,成功讓科學家以光學顯微鏡進行果蠅全腦的三維成像,解析度高達約10奈米,接近電子顯微鏡水準;...

工研院11日於「第九屆臺南亞太區農業技術展」中展示多項智慧農工技術,面對國內畜牧業缺工挑戰,與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合作開發全國產智電型餵飼車、吸糞機器人與乳牛聲紋辨識系統,運用科技提供更便捷的酪農作業,從牛隻飲食、畜舍清潔及情緒管理,提供全面性的智慧型照料系統,協助提高養牛效率與產值,...

中央研究院10日發表量子電腦晶片製程科學研發成果,不僅成功以8吋晶圓機台製作高品質超導量子位元,也揭牌臺灣首座量子晶片製程研發平台與量子計算測試平台。廖俊智院長指出,發展量子科學必須同時投入高階製程研發人力,及尖端硬體設施。中央研究院所設置的兩項重要量子設施將開放全國學研界合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