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院洪水預警新技術  提早預警1~5小時

台灣河川陡峭,強降雨、颱風侵襲,造成淹水事件頻傳,使河川預警工作面臨極大挑戰。「台灣颱風洪水研究中心」及水利署水規所經過4年實驗合作,在宜蘭河、典寶溪兩流域,裝設科學儀器觀測水量,利用觀測資料,發展出「即時流量推估」技術,預估水位準確度達到九成以上。未來洪水預警可提早5、6小時,撤離疏散民眾。

國家實驗研究院在「台灣首次試驗流域建置與相關防減災技術發展」記者發表會上表示,首次試驗流域建置,長期收集台灣水文資料,已經投入超過4,800 萬元經費,來了解、掌握水文特性。颱洪中心水文技術組副組長王毓麒指出,即時流量自動化推估技術,是透過聲波都卜勒流速剖面儀實測流量,及微波雷達測量數據的比對,以電腦推算即可預測下游水位變化,比傳統雨量推估準確許多。不但可協助政府及早發布淹水預警,降低人民生命財產損失風險,提升防減災決策的時效性。

國研院颱洪中心表示,「即時流量自動化推估技術」的研發,是「試驗流域」資料應用的開始。選擇宜蘭河、典寶溪作試驗流域,是因宜蘭河為東北季風時易淹水,而典寶溪在西南氣流時易淹水。藉由了解相關淹水歷程、範圍等,收集寶貴基礎資料。王毓麒說,從宜蘭河、典寶溪學到的經驗,不侷限於試驗流域,將來可應用至台灣其他流域。例如,高屏溪已經建置了幾個關鍵點做監測,雖然要投入好幾倍經費,整體佈點時間粗估要5年以上,但爭取到的預警時效就高許多。颱洪中心希望未來能建置更多試驗流域,擴充監測站數量,並同步提供監測數據給學研單位與政府機關參考,發展本土化的防減災關鍵技術。【記者 鄒弘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