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通過430億歐元晶片法案 推動半導體在地生產

這二年來全球半導體晶片大缺貨,因為俄烏戰爭,讓世界各國意識到半導體生產也直接影響到國安,成為關鍵競爭力。除了美國推動晶片法案之外,歐盟18日也通過了一項高逹430 億歐元的半導體產業計劃「歐盟晶片法」(Framework of 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Europe's semiconductor ecosystem, EU Chips Act),目的在迎頭趕上美國和亞洲,推動半導體晶片在地生產,吸引相關外資供應鏈廠的進駐,展開一場綠色工業革命。

「歐盟晶片法」在去年2月由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提出草案,18日與歐盟兩大立法機構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與歐盟部長理事會(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三方協商後達成共識並通過法案。目標在建設歐洲半導體的在地化生產,計畫從現今歐盟不到一成的市佔率,在2030年時能翻倍成長到二成。執行策略包括擴大補助範圍,簡化投資審查,建立產能不足時的預警機制,在地設廠補助取得半導體製造的自主性,以降低對外的依賴性,減低因地緣政治所造成的影響。

此外,會中也逹成另一共識,「國際合作和保護智慧財產權,是建立半導體生態系的兩個關鍵成分」。歐洲議會多名議員在1月初審法案時便要求展開「晶片外交」,並點名與台、美、日、韓等戰略性夥伴合作,以確保晶片供應鏈安全。雖然英特爾去年便宣布將在德國投資半導體廠,但2月便傳出英特爾認為原本德國政府提供的68億歐元補貼不夠,希望加碼到100億歐元。而台積電在歐洲設廠與否,據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指出,則可能要到明年才會作決定。【記者 張欣然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