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公園落實減塑 美國1.9億公頃國有地 2032年起禁用一次性塑膠

美國內政部日前(8日)於世界海洋日宣布一項命令(Secretary’s Order 3407),要求於國家公園等國有土地逐步減少一次性塑膠產品的採購、販售與利用,並在2032年前於國有地落實淘汰一次性塑膠產品。這項新的禁塑政策最終將涵蓋約1.9億公頃的國有地。

「內政部有義務要領頭減少塑膠垃圾對於生態系統與氣候的影響。內政部作為國家公園、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等國有地的管理者,有責任保護與管理野生動植物的棲地,立場的特殊性使我們(政府)應該為地球做更多。」美國內政部長哈蘭德(Deb Haaland)表示,這項命令將確保內政部落實淘汰一次性塑膠產品等各項永續計畫,以保護國有地週遭的自然環境與社區。

這項新的禁塑政策最終將涵蓋約1.9億公頃的國有地,並且預期每年能減少約8萬公噸由內政部轄下土地產生的垃圾量。事實上,在美國的63座國家公園當中,就曾有約20幾座於2011年起禁止販賣寶特瓶裝水,而研究發現這替國家公園減少約200萬個廢棄寶特瓶。然而,這樣的禁塑政策卻一度在前總統川普執政期間(2017年)遭到撤銷。

環保團體對拜登政府新上路的減塑政策表達肯定,許多倡議者與民主黨議員多年來的呼籲也終於得到回應。「國家公園的定義就是受到保護的區域,這些區域擁有美國人民喜愛的自然美景與歷史,然而我們長久以來卻沒有防止塑膠垃圾污染國家公園。」國際海洋保育組織Oceana的減塑主任萊維特(Christy Leavitt)表示。

美國政府對限塑的重視,反映出塑膠垃圾在全球造成的問題已嚴重到不可忽視的程度。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一份最新報告便指出,2060年全球塑膠垃圾量將是目前的三倍,將從2019年的4.6億公噸,暴增至2060年的12.31億公噸。至2060年,OECD國家每人年均塑膠垃圾量將高達約238公斤,遠多於非OECD國家的77公斤,而亞洲、非洲的開發中國家與新興國家產生的塑膠垃圾量將成長最快。

報告中指出,各國需針對塑膠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擬定全面性的政策。首先,從源頭減少經濟活動對於新生塑膠原料的需求,並加強循環再利用,具體的政策包含徵收塑膠稅。其次,在消費端則可透過具體回收目標提高回收率,並透過「生產者延伸責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改變商品的包裝設計。最後,封閉塑膠垃圾外流至環境中的路徑,可說是消除塑膠污染最重要的政策,具體的介入措施包含投資廢棄物搜集設施及衛生的掩埋場,以確保塑膠垃圾受到妥善的管理。【新聞來源:環境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