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新指引 未打疫苗教職員應提供快篩證明

台灣本土疫情逐漸趨緩,教育部今(17)日宣布中小學即將於9月1日如期開學,教育部最新防疫指引,教職員工及工作人員,應完成COVID-19疫苗第1劑接種(且須滿14日);若未符合者,首次進入校園服務,應提供3日內抗原快篩或是PCR 檢測陰性證明,爾後每7日就要進行 1次快篩或PCR,教育部將會補助學校經費,提供老師進行快篩。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因應開學落實防疫,昨天已函文各縣市政府,補助高中以下學校購置防疫物資及用品,包括用餐隔板、快篩試劑、備用口罩及酒精等,補助金額計3億444萬5500元,以作為相關防疫整備,並協調各縣市的環保衛生單位,於開學前一周校園進行全面清消工作。

教育部國教署長彭富源指出,開學後家長及訪客原則上不能進入校園,但若經校方認定有必要入校者除外。上學前應先量測體溫,如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具有COVID-19感染風險者,應在家休息避免外出,確實落實「生病不上班、不入校」。學生一天測量三次體溫,學校應落實師生定時體溫量測,包括入校(園)時及下午上課前,及手部清消、監測健康狀況,全體師生除用餐及飲水外,皆應全程佩戴口罩。學校課程及活動應採「固定座位」、「固定成員」,並落實點名。

彭富源表示,學校應加強飲水機清潔消毒,加註標示不得以口就飲,教室內用餐,應採用個人套餐並使用隔板入座或維持社交距離,不得併桌共餐,用餐禁止交談,用餐完畢後要落實桌面清潔及消毒。並指出,因學生在校應全程佩戴口罩,上音樂課有吹奏樂器,建議課程暫緩或調整,上體育課難免會有肢體碰觸,建議暫緩或進行課程調整,因上體育課仍須配戴口罩,有進行高強度課程時要特別注意學生狀況並適度做調節。

學校若要辦理大型集會活動,例如開學典禮、全校週會或迎新活動等,教育部建議應採線上方式辦理為原則;若須採行實體方式辦理,應遵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活動人數上限為室內50人,室外100人,假若超過人數則應提報防疫計畫以報請地方主管機關核准後實行。【記者  蔡青芸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