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全球不公義與太極門事件

Willy Fautré

威利·福泰

作者介紹

威利·福泰(Willy Fautré)

作者介紹

威利·福泰(Willy Fautré)

曾任比利時教育部內閣代表與比利時議會代表。 1988年,他在布魯塞爾創辦了非政府組織 「人權無國界」,並任主席至今。人權無國界致力於捍衛人權,包括歷史宗教、非傳統宗教以及新興宗教團體成員的人權。人權無國界是一個非政治性的組織,獨立於所有宗教。
威利·福特先生對25個以上國家的人權和宗教自由問題進行了實況調查,在多所大學舉辦宗教自由及人權主題的講座,還在一些大學刊物上刊登過多篇關於政教關係的文章。此外,他經常在歐洲議會舉辦會議,其中不乏關於中國宗教信仰自由問題的會議。他多年來一直在數家歐洲機構、歐安組織以及聯合國推動宗教自由的倡導工作。


*這篇論文發表於2024年4月24日聯合國「多邊主義與和平外交國際日」,由新興宗教研究中心和人權無國界組織舉辦的網路研討會「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重新審視太極門案」上發表。

今天是聯合國「多邊主義與和平外交國際日」。這個紀念日於2018年12月12日通過聯合國決議設立,並於2019年4月24日首次慶祝。

在人類歷史的宏偉織錦中,追求和平一直為中心,雖然難以捉摸,但卻是不懈的努力。從古代文明到現代國家,社會一直在與「衝突」搏鬥,尋求通往和諧與穩定的途徑。而在追求的過程中,一個基本的真理浮現:沒有正義,就沒有持久的和平。

在太極門的案例中,將近28年來,數以萬計的弟子呼籲正義,始終未能成功,他們無法心安。

正義的本質,體現在對社會所有個體的公平對待。它根植於道德和倫理原則,旨在維護權利,促進平等,並糾正不公義。其核心在於對人的尊嚴和每個人固有價值的認可。

歷史見證了正義在塑造社會中的轉型力量。民權運動挑戰了根深蒂固的壓迫體系,為進步與和解鋪平了道路。追求正義不僅僅是一個崇高的理想,而是推動社會變革和集體進步的一股有形力量。這就是太極門為全面正義而戰所做出的貢獻。

正義與和平之間的相互作用深深交織在一起,彼此相輔相成。缺乏正義的國與國之間的和平以及國內的社會和平是脆弱的,建立在不平等和排斥的基礎上。歷史充滿了這樣的例子:表面上和平的社會因暗流湧動的不滿和系統性不公而受到損害,最終爆發衝突。

儘管正義與和平之間有著固有的協同作用,但實現這一願景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為根深蒂固的權力結構、腐敗和有罪不罰現象阻礙了通往正義的道路。

台灣歷屆政府對太極門的處理,顯示出他們缺乏伸張正義的政治意願和勇氣,這很可能不僅限於太極門的案例。太極門事件是一個可見的跡象,揭示了更深層的問題,這可能導致台灣社會不滿、緊張和分裂。

相反地,正義是和平的催化劑,可以化解衝突根源,促進包容性社會。當個人和社會團體感受到獲取機會的公平性和法律執行的公正性時,他們更有可能信任國家機關並與之合作。這種信任形成了社會凝聚力及和平共處的基石。這是太極門的宗旨:社會凝聚力以及和平共處。

解決全球不公正需要集體行動和團結一致。這需要致力於維護人權,促進平等,並對抗一切形式的歧視。只有透過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正義。

在他們爭取正義的過程中,太極門多年來使用的法律途徑、公開示威、抗議和請願顯示了其侷限性。伸張正義的必要性超越了國界。單靠太極門無法成功對抗台灣的行政固執和騷擾、歧視以及剝奪完全正義的行徑。

繼續戰鬥的後續力只能來自於跨越台灣疆界的廣泛聯盟支持。這項與國際智庫、人權非政府組織、法律專家和宗教研究學者合作共同制定的策略已經活躍了好幾年。其中一個主要成果是,太極門案已經引起華盛頓捍衛宗教或信仰自由主要有影響力的美國機構的關注。

只有透過台灣的國際友人聯盟的壓力,台北才能被迫作出政治決策,結束懸而未決的太極門事件,這案件令人擔憂有損台灣在國外的形象。最高法院於2007年7月13日的最終判決確認洪博士及其共同被告全部無罪,包括逃稅的所有指控,這是一個道德上的勝利,但從未以正義之舉得到全面執行,其後果對太極門來說是災難性的,例如部分的地產被沒收。正義被延遲的越久,正義就越被剥奪,這情形必須停止。

 

原文連結

https://bitterwinter.org/no-peace-without-justice-global-injustices-and-the-tai-ji-men-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