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氣候變遷、台商回流做準備 水利署掛保證:明年春節前不缺水

在過去,台灣地區颱風主要發生在夏季的7~10月間,然而,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逐步加劇,11、12月的秋冬颱也時有所聞,降雨季節改變,挑戰台灣既有的蓄供水系統。為因應未來極端氣候的狀況,經濟部水利署過去三年執行「水資源永續建設」,用開源節流的思維,在北、中、南各地進行水資源基礎建設的整備,水利署長賴建信表示, 2018與2019的降雨確實不如預期,去年也有限水情況,但供水狀況逐漸穩定。

2018年台灣面臨嚴重缺水,有8個月的降水低於平均值,曾文水庫蓄水量一度只剩下2%,多個縣市進入二階限水,科技大廠紛紛租借水車備用,深怕限水導致生產線停擺,而需水更大的農業灌溉則總成為首當其衝的犧牲品。賴建信表示,雖然2019年降水較為穩定,但同樣較往年平均值低,僅一颱風侵台,颱風雨較往年少,不容樂觀,但中央、地方及水利會等會共同合作加強建設及節水,目前水庫蓄水率仍有7成以上,供水穩定。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國內需水量也因產業規模成長而增加,目前估計台商回台投資方案的企業每日新增用水量為16.9萬噸,若再加上根留台灣企業投資方案與中小企業投資方案,合計233廠商,每日所需的新增用水量為18.2萬噸。

賴建信說,開源節流一起做,「在北部完成板二供水改善、桃園中庄調整池;中部有雲林湖山水庫啟用;南部的台南曾文水庫加高蓄升完工、高雄大樹伏流水及鳳山溪再生水供水等」,累計已增加全台水源每日101萬噸,此外,桃竹地區的備援水管、彰化地區的鳥嘴潭人工湖等水資源工程也正積極興建中。水利署也指出,曾文水庫用兩億的經費加高3公尺,便增加5,500萬噸的蓄水容量,相當於1座湖山水庫(總耗資超過60億),投資效益高,未來也會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進一步評估南化及寶二水庫加高的可能信,增加水庫量能。在推動新興水源方面,水利署也投入興建再生水廠與海水淡化廠,再生水廠將民生污水處理過後,供應產業用水,目前規劃有台中的豐原、水湳,台南的永康、仁德、安平,高雄的鳳山溪與臨海等七座再生水廠,作為地方產業園區的第二水源,預計2030年將可達到每日132萬噸再生水的供給。海淡廠則除了離島外,台塑六輕也已經在興建一座每日可供應10噸的海淡廠,而新竹、台南也正在規劃。

對於有地方團體質疑鳥嘴潭人工湖的水質問題,賴建信表示會持續且完整的監測,用科學數據來讓人民安心。」另外,桃竹地區備援水管規劃在2021年完工通水、鳥嘴潭人工湖則預計於2022年開始支援彰化地區用水。賴建信表示,《再生水發展條例》規定用水大戶需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水,可增加水資源利用,減緩產業與民生搶水問題,《自來水法》新增規定市售的用水設備必須符合節水標準,《水利法》增加審核廠商用水管理計畫,多管齊下減少水資源浪費。賴建信也提到未來的目標,2030年以前,會將自來水普及率由94.3%增加到98%、漏水率從14%降低到10%、工業用水回收率從72%提高到80%,也保守估計能藉此讓地層下陷的面積從現在的204平方公里降低到200平方公里。【新聞來源:環境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