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列名RCEP會員 對台灣貿易衝擊

一開始由東協十國發起、中國積極推動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11月4日透過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峰會發布聲明,除印度以外的15個參與國已經完成談判,預計明年簽署協定。由於台灣未列名在RCEP會員國名單內,是否將造成台灣對外貿易的重大衝擊,同時引發關注!

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成員國包括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之後印度、中國、日本、南韓、澳洲與紐西蘭等六國積極加入該組織。加入後,此協會囊括全球一半的人口,目標是搶下全球30%的GDP,惟16國歷經7年談判,一直未能達成共識。

東協峰會上週末在曼谷登場,除印度以外的15個參與國已經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談判,預計明年簽署協定。

印度對外表示考量國內產業可能受到中國產品衝擊,不會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印度總理莫迪透過媒體表示,現有RCEP協定無法完全反映RCEP的基本精神和已同意的指引原則;且並未充分解決印度重要的議題和疑慮。

根據路透社報導,印度不簽署RECP 主要是考量和其他成員國的貿易逆差及非關稅貿易壁壘因素;更關鍵的是RCEP參與國須逐步消除關稅,因此印度擔心,加入RCEP之後市場將大量湧入中國廉價商品和紐澳的農產品,屆時對印度製造業和農民恐造成重大衝擊。

然而2018、2019年是全球區域經濟整合活躍的年代,由於台灣未列名在RCEP會員國名單內,而RCEP會員國目前占台灣對外貿易將近六成,一旦15國的協定簽署,是否將造成台灣對外貿易的重大衝擊,同時引發關注!

據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指出,早在RCEP簽署前,東協各國與中、日、韓早有自由貿易協定(FTA),台商過去10年雖布局東協也已逐漸完成,但隨著RCEP簽署後,自貿圈穩固成形,台灣傳統產業又再次面對高關稅問題,其中包含工具機、鋼筋出口到東協國家時,仍需繳付高額關稅,倘若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傳產業界回應,可能會對台灣形成產業外移的壓力。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邱達生認為,台灣一直是外貿導向國家,確實有部分產業外貿覆蓋率不足,也不諱言表示,RCEP上路後除了過去已到東南亞布局,或因美中貿易戰進行風險分散的企業,台灣傳產企業如紡織、石化、機械與汽機車零組件等產業確有可能受到衝擊。

邱達生表示,RCEP並不會一步到位,它將會長期且緩慢地發生;促使企業將資源投入受影響較小的高科技產業,或刺激傳統產業轉型。

然而除傳產在東協國家面臨的挑戰,李淳亦提到簽署RCEP後,原沒有FTA關係的日韓、中日,可能也會透過這項協定形成自貿關係的夥伴,如此將會降低美中貿易戰引起的衝擊。台灣在這樣的環境下,可說是直接缺少一個降低衝擊的工具,勢必有所影響。

面對RCEP協議對台灣的衝擊,經濟部長沈榮津稱,台灣目前與RCEP參與國貿易額約有7成都已是零關稅,剩下可能受影響的3成中,若是高科技產品,台灣相對有競爭力,若是傳統產業,則要看性價比,業者都知道面對區域經濟整合,必須往高附加價值方向升級轉型,政府也會提供協助。

國政顧問團經濟小組召集人林祖嘉則指出,就算我國對15國的7成出口貿易額屬於資通訊的高科技產品,且多數資通訊產品均享有零關稅,得確減輕部份出口傷害,但由於這些商品的零組件仍會使用到機械、面板、光學鏡頭等非電子產品,屆時仍會增加成本,影響台灣出口競爭力,直接打臉經濟部說法,認為經濟部錯估RCEP協定對台灣的影響力。

此外,RCEP協定內含「服務貿易」,其中包括電信、電商及金融等高利潤服務市場的開放,特別是利潤豐厚、但卻無法輕易開放的金融管制市場。

因此,被排除在RCEP協定外的後果,代表著台灣無法公平地同享進入他國投資經營的權利,包括眾多金融、電信、工程、物流、電商等高利潤服務業。這對台灣來說,可說是巨大打擊和傷害。

局勢多變,中國為了在中美貿易戰佔得優勢,一直積極主導區域經濟整合的話語權,在此之際,台灣或許更需著眼於貿易與經濟的穩定發展,降低國際政經環境變動對台灣的衝擊。【記者 鄭惠慧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