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三季GDP年增6% 創27年來新低

中國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增6%,低於預期的6.1%,繼今年第二季後,再創自1992年有紀錄以來的季度新低,並低於上季的6.2%;今年首三季GDP年增6.2%,與預期相符。

首三季,工業增加值年增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8.2%,皆高於預期;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5.4%,低於預期。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毛盛勇表示,前三季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目前中國國內外經濟形勢依舊複雜嚴峻,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今年前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萬2882人民幣,年增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6.1%,與經濟增長同步。

據財經媒體CNBC報導,瑞穗銀行經濟與策略主管瓦拉丹(Vishnu Varathan)表示,中國的經濟成長率自2018年首季升至6.8%後就開始下滑,主因為和美國之間的貿易緊張關係持續升溫,並表示,毫無疑問中國經濟下行情況很嚴重。

中國政府此前將2019年官方經濟成長的目標訂在6%至6.5%,低於去年訂立的6.5%。報導指出,長期以來,許多外部專家對中國經濟數據保持懷疑態度,而近期中國釋出的其他數據也不樂觀;在美中貿易戰影響下,今年9月中國進出口數字也不如預期。

另據彭博經濟學家研究評估,中國經濟更糟情形還在後頭,預估第四季成長率仍有低於6%的風險,主要原因為美中貿易戰尚未完全化解且「第1階段」協議的細節也未公布,美國對3600億美元中貨加徵15%至25%關稅的重大外部阻力仍在。彭博經濟研究認為,第三季尚非中國經濟的最低點,其成長調整未結束,除美國對3600億美元中貨的關稅壓力外,中國民營部門的疲弱形勢,顯示未來幾個月中國經濟可能繼續失去動力。

而彭博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舒暢及彭博經濟學家曲天石則撰文表示,中國第三季GDP成長率暫時未跌破6%,9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雖強勁,不過投資增速卻進一步放緩,顯示利用基礎設施支出來支持成長的方式面臨挑戰。

對中國第三季GDP成長率放緩至0.6%,創27年來最低,中經院副院長葉俊顯指出,中國經濟疲弱對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會有一定的影響,原因為台灣和中國貿易的依存度高,要提早因應。中經院院長陳思寬則表示,已有多家機構下修中國2019年及2020年的成長預測值,雖然台灣對中國(含香港)的出口比重降至39.4%,比2018年的41.3%減約2%,不過還是台灣最大順差來源,對台灣經濟成長有相當影響。陳思寬並指出,台灣對美國的出口增加或許可填補部分因中國經濟走緩而致的需求下緩,不過仍將對國內經濟成長有相當影響,尤其隨著陸客來台旅遊人數縮減,對於國內觀光旅遊產業等將有相對直接影響。【記者 鄭惠慧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