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綠島人權藝術季6月15日開展 

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的「綠島人權藝術季」,今年首度以當代藝術為媒介,邀請12組藝術家登島創作,將臺灣人權歷史轉化為藝術作品。展期3個月(6月15日至9月15日),歡迎至綠島旅遊的民眾到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感受經由藝術重新詮釋後的歷史記憶。

「2019綠島人權藝術季」以《拜訪流麻溝15號:記憶、地方、敘事》為主題。策展人羅秀芝表示,「流麻溝15號」曾經是所有綠島政治犯共同戶籍所在地,是個確切的時空位址;現在這個地址已變成「將軍岩20號」,功能也從「監獄」變成「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展覽中邀請藝術家以他們的角度,對屬於這個地方的記憶進行藝術性的編寫與敘事,形塑出結合政治受難者生命故事與綠島人文特色的當代樣貌,讓人們在「流麻溝15號」與歷史相遇。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說明,今年首次延長為3個月的藝術季,希望將過往負面的歷史記憶轉換成正向的文化資產,藉由文化反省工程進行轉型正義的社會溝通與對話,邀請社會大眾一同「拜訪流麻溝15號」。今年國家人權博物館更與臺北藝術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北藝大將開設以人權為主題的創作課程,學生的創作作品未來也將在綠島人權藝術季中展出,讓更多年輕人深入瞭解歷史並以創作表達他們的聲音。

陳俊宏館長表示,今年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FIHRM)即將於國家人權博物館成立亞太分部,而FIHRM主席David Fleming 8月也將來臺參觀此次綠島人權藝術季。人權館希望藉由FIHRM ASIA的機制,讓綠島成為臺灣與國際進行對話的藝術創作平台。

本次展覽共邀請12組藝術家和團體,包括林介文、林宏璋、成若涵、吳德淳、高俊宏、姚瑞中、瓦旦·塢瑪、蔡宛璇+澎科萌、蔡海如、澎葉生(Yannick Dauby)、布拉瑞揚舞團、安魂工作室,共展出13件包括表演藝術、行為藝術、裝置、錄像、動畫等不同形式的作品;而其中10件更是因本次展覽而誕生的全新創作。【記者 謝采耕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