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日太陽能板 種出高經濟作物不是夢

 「假農作真種電」爭議不斷,但最近各地區的農業改良場有新的成果。其中,綠源科技主動借地給桃園農改場測試作物栽培,經過6個月實驗,農改場評定仙草、文心蘭、蝴蝶蘭等14種作物均可在光電設施下達到七成產量。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與綠源科技25日舉辦觀摩會,除農委會官員外,光電業者也到場參觀。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賴信忠表示,追日型太陽能的好處是遮蔽率低,光影隨日光移動,接收光度均勻對作物生長非常重要。此外,光線並非愈多愈好,以香莢蘭為例,光線太多反而會造成傷害,要加上遮蔭網。

「既然要遮蔭,何不拿來發電?」賴信忠說,基礎點是以農業優先,「不要的光拿來發電」,農電共贏是可行的。

關於農業與光電跨域合作,農委會農試所作物組組長楊純明說明,配合不同地區的生產環境,農改場在主要農地光電區都有農作試驗,成果將提供給農民與光電業者參考,希望讓農電雙贏。【新聞來源:環境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