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良心是解決全球難題的指南針

「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那是一個最壞的時代……。」(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狄更斯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的《雙城記》經典名句。正反映了當前天災、人禍、戰爭頻傳,人類未來的命運要往何處走呢?今年4月5日是聯合國第二屆「國際良心日」,特別值得各界慶祝與省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巴黎總部也帶頭響應慶祝此紀念日。提倡「良心文化」已經成為國際普世價值,也是人類追求永續發展的良方。

回顧2019年7月25日,第73屆聯合國大會全數通過巴林王國所提交,名為「用愛與良心促進和平文化」的決議文,宣告每年的4月5日為「國際良心日」。 就是希望能提升全球意識和行動力,人人本著與生俱來的良心,尋求和平、和諧及多贏的解決方案,找到改變世界的關鍵。此外,全球已有191國人士連署國際良心日宣言,宣言指出:「有鑑於良心為愛的泉源,引動世人良心覺醒,得以傳揚愛、寬容、接納、利他和關懷,拉近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距離,促進世界一家,共同為世人的福祉努力。」

當前全人類最嚴峻的共同考題是新冠肺炎,全球死亡人數已接近300萬人,雖然在疫苗的催打下,部分國家在確診率、死亡率有明顯的減緩,但有些國家並非如此,因為病毒不斷變種,疫情也起起伏伏。免疫學專家估計 ,依照目前各國施打疫苗的速率,還要花5年的時間覆蓋全世界80%的人口接種,才能夠遏止病毒不再自由傳播;但優良疫苗對於大多數中低收入國家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有國家提議,「專利豁免」是能讓疫苗以「可負擔價格」並「迅速廣泛供應」的關鍵,但遭到一些富裕國家的反對。

疾病的傳播讓很多人生活失序,甚至痛失家人;而氣候變遷也威脅著地球物種與人類的生存。經濟發展與地球環保、眼前利益與未來永續,該如何求取平衡,找到解決之道,也是一個不容延宕的問題。

二戰已結束超過七十年,但許多人仍活在極權統治的壓迫下,幾乎要窒息。近日「新疆棉花」 已變成「侵害人權」的代名詞;緬甸軍政變已2個多月,人民爭取民主的代價是死亡人數不斷的增加,一個奔向父親懷抱的7歲女童被軍政府射殺,成為目前年紀最小的遇難者。這讓人聯想到2015年一名敘利亞3歲難民伏屍土耳其海灘的悲傷照片,震撼全世界。

面對人道救援的課題,考驗政治人物的良心與智慧。2015年8月大批中東難民進入歐洲,當時德國總理梅克爾獨排眾議接納難民,蜂擁而至的一百多萬難民激起部分當地民眾的反感。這場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的難民潮,也是梅克爾總理任內最嚴重的政治危機,她為此聲望大跌,差點下台。但她說,任何受政治迫害的人,根據德國憲法享有請求庇護的權利,我們應該對憲法的人道精神感到驕傲。

她鼓勵德國人「我們做得到」, 在600萬熱心義工的協助下,讓難民感受到真情與溫暖。5年後的今天,170萬難民已融入德國社會,不但填補了製造業的人力缺口,也減緩了德國少子化的趨勢,德國整體經濟並未被百萬難民拖累,反而蒸蒸日上。梅克爾的決定,逆轉了德國歷史的血腥印記,成為21世紀的人道大國。

危機也是轉機,梅克爾用智慧與勇氣做出對國家有遠見的決定,堅守了自由與民主的價值。她曾分享,從政後面臨過很多困難的抉擇,她常問自己,選擇做一件事,是因為「那是對的」,或只是因為那是「容易達成的」?梅克爾選擇「做對的事」,然後就會無懼困難的堅持到底。

「良心就是堅持做對的事!」梅克爾樹立的了一個「良心領袖」的典範,不迷戀於權力,而將權力用來造福人民。全球需要更多這樣的領導人,秉持良心,不因為聲望的起落和權力的戀棧,而妥協民粹或綁架民主,只做對國家、對人類長遠發展有益的事;同時,也需要更多有良心的地球公民,盡自己的本分,付出愛與關懷,讓世界更有溫情。

人民的良心,可以打造家庭幸福與社區安全;國家領袖的良心,可以讓動盪的國事紛爭盡快平息,讓人民都可以在自己的國家安心的打拼;全球良心的大團結可以消除貧窮與飢餓、終結疾病的傳播、讓極權與暴力消失,甚至停止全球暖化,改變地球的未來。

世界公民都是相互依存、息息相關的。因為良心,讓全球陸續有企業加入拒用「新疆棉花」,以抵制中國政府把維吾爾族人當奴隸以獲利的暴行;良心也讓許多國家聯手引用《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The Global Magnitsky Human Rights Accountability Act),制裁各國涉及嚴重人權侵犯的人。自由與民主隨時都可能不保,從來就不是理所當然的,世界公民共同爭取與捍衛,才有機會讓極權與暴力消失,讓孩子不再陷入成年人發起的戰爭之中,目睹、經歷各種形式的暴力對待。唯有人的良心覺醒,才能自救與救人,才能讓世界向好的方向轉動,若越來越多人透過每天的自省,選擇做對的事,世界一定會更平和有愛,人們也會更有智慧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讓真正的幸福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