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年俗看文化

農曆新年又稱春節,是華人社會非常重視的節日,傳承相當久遠。傳統上以華夏曆法或當地傳統曆法計算,相傳始自舜帝立正月、蠻夷率服。「元」表示開始、最初。「旦」表示太陽剛出地平線之際;「元旦」就是一年之始。歷代新年元旦日期不盡相同,直到漢代遵循儒家「行夏之時」之教義,漢武帝下詔推行太初歷,才又明確規定正月初一為歲首,以之為夏曆新年,民國建立以來之春節就是夏曆元旦。過年習俗在長遠的人文社會中,大都是由長輩傳給晚輩,口口相傳或家族中的耳濡目染,代代相傳,究竟源自何時確實很難考究。

傳說中,春節源於上古蠟(通臘)祭,距今已有四五千年歷史,用以祭農神兼及百神、先祖。每逢臘盡春來,人們就要殺掉牲畜,祭祀祖宗和上天,祈求新一年可以風調雨順、無災無禍、收成興旺。這個綿延了幾千年的傳統節日,年俗會因地不同而有差異,也因為時代的演進,許多傳統年俗已逐漸式微與沒落,例如各種禮儀娛樂點綴,如:賀年、團拜、祀祖、春宴、觀燈、扎彩、貼春聯、吃春餅等,現在已經看不到在家裡殺豬公祭天、祀祖,但還是有人會在大年初一去廟裡拜天公。現代流行出國過年的人可能就不會祀祖,也錯過家族、親族的春節團圓,聚集照全家福的重要儀式了;賀年、拜年也被新科技取代,叮叮咚咚的LINE聲響起,也代表一聲聲過新年的祝福到來;「恭喜發財紅包拿來」的賀年嬉鬧招呼與貼圖,說明了「發紅包」是最不曾被遺忘,傳承最久的禮俗。

春節期間,長輩會給予晚輩一些禮金,以紅色信封包著,稱「壓歲錢」,通稱為「紅包」,紅包的金額不等,有經濟能力的子孫也會包紅包給長輩。除了紅包,朋友和親戚間也會交換一些小禮物(一般為食物或甜食)。探親訪友時通常會帶上禮物。常見的禮物包括水果(橘子等)、糕點、餅乾、巧克力和糖果。但有些認為是禁忌的東西不能給,如時鐘(諧音「送終」)、綠帽子(象徵妻子不貞)、鞋(諧音「邪」、「唉」;在臺灣意為「遠別」)、梨(諧音「離」)、手帕(有分離之意)、傘(諧音「散」)以及任何尖銳的物體(如象徵著關係破裂的剪刀和小刀)。這些禮俗呈現出傳統社會人與人之間親愛、尊重與關懷中的美善。

包紅包可說是華人社會非常重要的習俗之一,甚至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今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防疫第一,許多的政治人物取消了過年發紅包的往例,春節出遊少了一個風景,民眾難免有些失落。因應農曆新年即將到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央行)鼓勵民眾多使用「電子紅包」,利用電子轉帳服務PayNow來發紅包;這樣一來,能在安全的方式下,保有發紅包的傳統。民眾透過PayNow發電子紅包時,還能附上新年祝福傳給親人。這又是一件人類因應疫情與新科技下的新做法,如果因此而流行,成為多數人的習慣,就是一種文化的轉型,而成新文化,形式改變、心意不變。

其實不只在過新年,慶生、結婚、敬神、拜師等許多的場合也會包「紅包」,人們以「紅包」來表達內心的祝福與崇敬,是一種心意的呈現,也是一種思想的表達。每個人出自於自由意識下的思想,要不要包、包多少都是自由的,有的時候也會參考他人的做法,例如有的時候子女要包給長輩,或同學結婚要包紅包時,會互相打聽相約一個數字叫「相約成俗」。可不可以多包一些或少包一些?當然可以,因為那是每個人的思想自由,按照我國現行法律來說,這樣的行為叫做「贈與」,收紅包的受贈者收多少紅包都不用報稅、也不用被課稅,包紅包的贈與者,也要包的紅包夠大、超過法定金額才需要報稅、繳交贈與稅。

包紅包的禮俗,自古即有恭敬、祝福、祝賀、消災的傳統涵意,出發點是好的,這是它在現今社會仍然存在的原因,當然方便性也是一個因素。文化是人類生活的總合,許多習俗的形成都跟文化有關,在人文的遞嬗中演化。表面看來,有些人並未實際回應並實踐各項習俗,但仍然會受到社會氛圍的影響,探究習俗的文化底蘊,其根本皆在呼應人們心靈的需求與訴求,唯有良善的文化能夠經歷時間的淘洗而自古留傳至今。

「良心」本於天賦。《孟子·告子上》曰:「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朱熹集注:「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謂仁義之心也。」人與人之間的仁義,乃是內心對是非對錯的正確認識,而使其表現於外的行為是善的、好的;國與國之間的仁義,是和平與尊重;人民與國家之間的仁義,是守法守份;政府與人民之間的仁義,在於人權保護與實踐。法律是外在的規範,良心是人類內心的尺規,過年拜天公的禮俗,讓人們可以在當下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與下定改過的決心,祈求天公賜福,新的一年能夠平安如意,這是良心對天理的儀式,是思想與信仰自由,政府需予尊重與保護;包紅包的禮俗也是出於善意的無償贈與,依所得稅法第4條第17款屬免稅所得,政府與人民都要遵守。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施與受之間,充滿欣喜感恩的祥和之氣。好的文化才會有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才會有好的經濟發展。許多法律跟不上時代的演進與需求,許多公部門從公人員的思想沒有與人權時代同步進化,喚醒人們內在本賦的良心非常重要,良心引動良政,良心「政策」結合良心「行政」,才能造就良心「政治」,讓民生樂利,讓民心安定,教育是很重要的手段。曾經有位國稅局長到大學演講,唱「你是我的眼」,說檢舉獎金最高有480萬,來鼓勵莘莘學子當「抓耙子」,而不是灌輸學生「依法」納稅的觀念,就是沒良心的做法,很不可取。期待透過良心文化教育,喚醒人們能夠回應自己良心的呼喚,做事做人憑良心,政府執政、制法、執法皆秉持良心,以法為規,則國泰民安。揮別2020年,迎接2021年,「牛」轉乾坤,祝福大家人人有良心,世界皆太平;人人有快樂,家家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