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立陶宛到越南 聚焦探討台灣人權現況

 

思想、宗教、信仰自由與良心已是全球社會多元化的重要指標,對人性尊嚴、社會公平正義、世界和平及永續發展有十分重要影響。太極門在2014年發起「良心時代運動」,多年來持續在國際間推廣並獲得支持,聯合國在2019年7月25日第73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4月5日為「國際良心日」。學者形容太極門不僅是氣功武術修行門派,更是奉行「良心」信仰的團體。

近來國際人權專家在拜訪台灣後指出,保持台灣的民主和開放,繼續守護中華文化遺產,包括心靈修行部分,對整個中華文明乃至全世界都至關重要。今(2023)年6、7月間在立陶宛、越南及台北舉辦的三場國際宗教信仰會議中,延宕27年的太極門人權迫害案件再度成為聚焦議題,學者們認為台灣在國際上民主聲譽良好,但太極門案懸而未決已成為民主汙點。

政治整肅 波及無辜 

由義大利新興宗教研究中心(CESNUR)所主辦的2023年CESNUR會議,6月20日至23日於立陶宛維爾紐斯大學召開,是各洲新興宗教及心靈修行研究領域學者最多的年度聚會,包括阿根廷、南非、澳洲、美國、加拿大、韓國、日本、台灣和歐洲大多數國家等20餘國,逾60位專業學者參加這場聚會。為期4天的會議,共舉辦15場研討會,發表55篇論文。

今年會議主題是「新興和少數宗教之危機與韌性:克服內外在障礙」,探討各國新興暨少數心靈團體面臨的困境,以及從中展現出來不屈不撓的韌性。21日下午一場專門探討「台灣新宗教運動和太極門事件」的會議,主持人為CESNUR創辦人暨理事長、《寒冬》(Bitter Winter)主編Dr. Massimo Introvigne,參加此次會議的5位太極門弟子代表,分別就太極門的愛與和平歷史行腳及太極門人權迫害案件的始末,以不同觀點和個人親身經歷進行報告。

畢業於荷蘭萊頓大學研究所,現任荷蘭某生技公司歐洲區總監的Yin-Chun Liu談到,自己是遵循古禮拜師,願意跟隨師父洪道子博士練氣修心,也因認同師父濟世助人的弘願,自力自費到全球推廣愛與良心的和平文化,同時捍衛人權。為什麼長達27年的太極門案是一件侵犯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國際矚目的案件?Liu提到,台灣前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林達寫的一本書《真理的受難者》,解釋了1996年發生在台灣出於政治整肅發動的宗教掃黑原因。Liu表示,太極門沒有支持任何政黨,但也成為這波政治整肅下的受害者。儘管2007年司法已判決確定完全無罪、無欠稅,但直到今天,太極門師徒仍然因為不公正的刑事起訴所衍生的違法課稅而遭受痛苦;毫無根據的違法稅單,竟然導致太極門修行聖地在2020年被拍賣並收歸國有。

人權領域的勝利是全世界的勝利

波蘭克拉科夫雅蓋隆大學文明比較研究中心研究員Karolina Maria Hess為21日下午這場研討會總結,闡述太極門案為何是一件侵犯宗教或信仰自由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令她特別感動的是,一個在其祖國遭到侵擾和迫害的團體,卻仍堅持對世界和平的推動做出傑出貢獻。她強調,太極門弟子繼續參加包括CESNUR 2023 在內的國際學術會議,使該案更加為學術界所知,因此台灣當局難以忽視。

丹麥非政府組織Soteria International代表Camelia Marin長期聲援太極門,非常肯定太極門持續傳承的愛、和平、良心文化,也建議太極門弟子多分享歷經法稅迫害卻不放棄爭取正義和人權的心路歷程,鼓舞世人。同時鼓勵太極門為信仰和原則走得更遠,實際上它正在開花和幫助創造一個更和諧的世界。

匈牙利佩斯大學宗教研究學者Attila Miklovicz看過包括《寒冬》在內許多對太極門案的報導,「所發生的事情非常令人震驚。」他認為太極門永遠不該停止,繼續為宗教或信仰自由站出來,鼓勵師徒堅持不懈、努力對抗不公義,並期許所有宗教信仰團體團結互助,不分你我,共同捍衛宗教信仰自由的普世價值,杜絕公權力迫害。「任何人在人權領域的勝利,都是整個世界在人權方面的勝利。」

德國法蘭克福應用科技大學跨文化研究學者Mark Bramwell,十分認同太極門師徒致力推廣良心、愛與和平的理念,而台灣政府對待太極門的方式令他非常不解。

美籍拉脫維亞Rīga Stradiņš大學歷史人類學教授Michael Strmiska指出,世界要有正義,才會有和平。如果人們對抗,那是因為他們有合法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國際學者呼籲:太極門案應政治解決

國際宗教社會學界最大型且最早發起的國際宗教社會學會(ISSR),7月4日至7日在台灣中央研究院舉行第37屆雙年會議。會議中討論世界各國各宗教與政治的關係,更介紹「台灣的新宗教運動和政治」議題,太極門案的發生歷程,再度成為國際論壇聚焦的議題。

Dr. Massimo Introvigne指出,台灣在1987年解除戒嚴後,雖看似有宗教與信仰自由,但在後威權時期,一些被懷疑不支持執政黨的團體仍被迫害與歧視;1996年台灣首次總統直選,太極門因此受池魚之殃。太極門案的刑事訴訟雖早已在2007年結束,最高法院宣判所有被告無罪、無欠稅確定,國稅局卻仍對太極門開立捏造的稅單。後來所有其他5個年度的稅單都被更正為零,與刑事判決結果一致,唯獨1992年度的稅單,因2006年的行政訴訟搶在刑事之前不公地判決,而導致2020年太極門在苗栗的修行聖地被拍賣並收歸國有。全球太極門弟子因而群起抗議,才讓太極門案泛國際化,也引發世界各地學者和人權倡議者共同呼籲台灣政府,以政治方式解決過錯。

歐洲信仰自由聯盟(FOB)代表Rosita Šorytė指出,無論在極權和民主國家,其實都存有歧視少數宗教和心靈團體的問題,他們往往都有類似的動機,並用相同的模式和說詞來進行。

華盛頓州貝靈漢市西華盛頓大學宗教研究教授Holly Folk認為,侯寬仁檢察官對太極門掌門人洪博士與弟子的誹謗話術、策略相當狡猾;侯寬仁以誘使官僚撒謊,進而虛構並組織受害者自救會,甚至謊稱太極門「養小鬼」,這些都是嚴重侵犯宗教與信仰自由人權的標準行徑,與世界其他地方用來對付少數宗教的方法相似。

法國波爾多大學名譽教授Bernadette Rigal-Cellard強調,太極門案既然澄清了1992年太極門弟子給師父敬師禮的方式與其他年度無異,那麼1992年的處置卻與其他年份不同,就是嚴重的不公正。身為一個宗教學者,Rigal-Cellard實在難以理解,難道技術環節會比實質正義更重要嗎?

不尊重宗教或信仰自由 民主恐淪極權

「太極門案是台灣施行轉型正義的失敗案例。」台灣實踐大學教授蔡政安也參與了這次ISSR雙年會議,他提出聯合國對轉型正義的定義,就是民主國家努力恢復過往被威權政府剝奪的人權;但台灣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卻限縮1992年以前的侵犯人權行為,才符合轉型正義範圍,明顯就是威權政體常有的「協商或自我閹割式」的轉型正義。而1996年台灣政府對少數宗教心靈團體迫害事件,證實了即使解嚴之後,台灣仍存在嚴重侵犯人權的行為。

蔡政安指出,另有兩個威權遺毒因素阻礙台灣進行轉型正義,且都在太極門案中可明確發現並證實。一是「法律和稅務官僚威權制度」:台灣長期普遍存在稅捐機關位高權重甚於納稅人權的陋習,因此稅務行政訴訟,納稅者勝訴率僅6%,且稅單也沒撤銷,只是送回稅務機關修改數字而已。而財政部發布逾9,500個「解釋函令」,有些根本與法律牴觸,卻仍被法院引用來判決。另一個是「威權遺毒下難反貪腐」:雖然台灣當局經常承諾要打擊貪腐,但威權時期遺留的獎金問題,使其難以落實,特別是國稅局和行政執行署聯手執行稅單時,不管對錯都能領到獎勵金,更助長貪腐行為,完全符合「貪腐組織結構論」的具體案例。

會議最後,台灣、歐洲、美國與加拿大的學者們一致認為,台灣在國際上民主聲譽良好,但太極門案懸而未決已成為民主汙點,民主國家也存在有宗教或信仰自由問題。許多專家學者也強調,某些民主國家通常以騷擾和歧視方式迫害少數心靈團體,雖不像極權主義政權經常用酷刑和處決的方式,但是一個不尊重宗教或信仰自由的民主國家,可能會很容易淪落成為極權主義。

良心是提升經濟最好的方法

7月11日至13日,東亞宗教科學研究學會(East Asian Society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EASSSR)第5屆年會在越南河內及線上雙軌進行,主題為「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全球東方的宗教與科學」,3天共安排13場次的會議和1場主題演講。13日上午一場名為「台灣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沒有良心的科學?」的會議中,兩位科技社經背景的太極門弟子闡述了台灣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及其包括專利領域在內廣受讚譽的成就。然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國內的法律和稅制並未跟上產業的發展腳步,仍然保留著戒嚴時代的遺毒,稅制的威權非但不利台灣的科技與經濟發展,還造成迫害人權和信仰自由方面的問題,如指標性案件太極門案。

專利代理人Daniel Y.C. Lee修習太極門氣功超過18年,在他23年的工作經歷中見證許多技術的演變,並與世界各地的專利事務所合作。他提到太極門在國際間傳揚愛與和平的良心文化,為社會穩定和國家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受到許多人的高度讚揚及台灣歷任四位總統的肯定,但稅務機關卻無視最高法院對太極門案無罪、無欠稅的確定判決,不肖官員公然違法,嚴重侵犯信仰自由和人權。Lee認為這暴露了政府的誠信缺失,台灣國際形象也連帶受損。

曾任台灣主要政府智庫顧問和大學講師,現為私人公司高級合夥人的Juselia S.F. Lin分析,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台灣受到一些政府官員隨意徵稅、發放稅務獎勵金及稅制缺乏透明度和公平性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低投資意願和低工資環境,造成高科技人才流失的惡性循環,連帶阻礙了經濟成長。做為一個真正熱愛台灣的經濟學家,Lin認為「良心」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希望台灣政府官員能夠用愛心和良心為人民服務,才有機會創造出真正造福人民的經濟永續發展迴圈。
 

廣播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