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9月核心機械訂單減少18.3% 創最大跌幅
日本內閣府8日發布統計數據顯示,商業活動受到地震及颱風等天災影響,9月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的民間核心機械訂單金額驟減18.3%,超過市場預估的月減 10%,創下史上最大跌幅。
日本內閣府8日發布統計數據顯示,商業活動受到地震及颱風等天災影響,9月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的民間核心機械訂單金額驟減18.3%,超過市場預估的月減 10%,創下史上最大跌幅。
針對A股占MSCI權重擬升至20%,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確實比我們預想的要快」,將影響被動型基金的布局,就過去幾年的觀察,外資的主動型基金仍對台股布局很高,金管會會持續關注。影響所及是新興市場,不只台股,還包含韓國等新興市場布局。
中國人民銀行今公布10月外匯存底3.0531兆美元,較上月減少339億美元,連3跌,亦創2017年4月以來新低。
受美中貿易戰影響,剛剛閉幕的中國最大的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對美國出口金額較去年同期減少3成。
“廣交會”被認為是中國出口的風向標,出口成交額最高時一度占中國出口的半壁江山。但週日閉幕的最新一屆廣交會,出口成交金額和境外採購商人數皆較去年同期下降。
美中貿易戰持續升高,對以出口為導向的亞洲經濟體開始造成連鎖衝擊,由澳洲鐵礦砂、韓系汽車至泰國觀光業,亞洲各國政府、民間企業以及經濟學家無不開始預示中國大陸需求減緩所帶來的風險。分析師直言,台灣經濟也面臨到亞洲貿易活動降溫及中國消費放緩的風險。
中經院5日公布10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經季節調整續跌2.1%至51.8%,為2016年5月以來最慢擴張速度。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下滑0.9至49.9,為2017年3月以來首次呈現緊縮。
依據J.P.摩根數據顯示,10月摩根大通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創兩年來的新低,自9月的52.2降至52.1,已連續六個月下滑。在調查中有三個子行業持續擴張,包含消費品、中間及投資品行業,其中以消費品擴張速度最快,其餘兩項則呈現趨緩走勢。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企第三季獲利再傳佳音,不過營收成長放緩。
週一美國對伊朗制裁,推動標普能源類股上漲,道瓊上漲近200點,但受到蘋果iPhone XR銷量不利與亞馬遜股價暴跌影響,那斯達克指數下跌。股神華倫巴菲特掌管的波克夏海瑟威實施庫藏股計畫,帶動標普500指數上漲。
美國商務部1日公布9月貿易逆差達540億美元,為近7個月以來新高,較8月增加1.3%,高於市場預估的536億美元。其中,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高達402億美元,較8月增加4.3%,再創歷史新高,已連續6個月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