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2018年10~12月預算赤字增41.8%
美國財政部13日公布,2018年12月聯邦預算赤字135億美元,較11月減少42%,不過2019財年首3個月(2018年10~12月)累計預算赤字較前一年同期2250億美元增加41.8%,達3189億美元。
美國財政部13日公布,2018年12月聯邦預算赤字135億美元,較11月減少42%,不過2019財年首3個月(2018年10~12月)累計預算赤字較前一年同期2250億美元增加41.8%,達3189億美元。
美國企業陸續下修財測,摩根士丹利(大摩)報告指出,盈餘展望相繼調降,情況為歷來最嚴重,預估今年美國企業盈餘將衰退,每股盈餘從4.3%下調至1%。
大摩在最新報告中,對標普500指數今年每股純益成長預估,自4.3%下調至1%,主因為第4季財報多次出現獲利下調的預估。
主計總處公布1月份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較上月跌0.09%,經調整季節變動因素後跌0.14%。年漲0.20%。
主計總處表示,1月CPI年增0.2%主因蛋類、水果、乳類及醫療費用價格上漲所致,1月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年增0.53%,資料顯示整體物價溫和穩定。
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13日表示,他希望本週同中國舉行的貿易談判能“富有成果”。
在離開北京的酒店時,有記者問他對此行的希望時,梅努欽回答說,他希望能舉行“富有成果的會談”。梅努欽沒有做進一步的說明。
美國勞工部公布,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呈現持平狀態,與上月持平,已連續第3個月停滯,排除食品與能源類不計的核心CPI月增0.2%,顯示出油價抑制通膨升溫。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最新資料顯示,華為於2018年半導體採購支出超過210億美元,年增 45%,已超越戴爾,成為全球第三大晶片買家。
全球反映貿易戰、歐洲經濟疲軟及英國可能無協議脫歐之衝擊,各機構紛紛認為全球經濟成長面臨下行風險,美中貿易緊張更是超出預測範圍,成為一大風險,全面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當地時間10日警告,各國政府要為可能到來的經濟風暴做好準備。
法新社報導指出,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表示,我們看到的經濟成長比預期的還要緩慢。並表示,全球經濟面臨「四大烏雲」壟罩,將可能出現一場「經濟風暴」。
根據路透報導指出,美國促其盟友禁止華為參與5G網路建設之際,泰國8日推出華為5G測試台,這是華為在東南亞地區首個5G測試台。
報導稱,泰國數位經濟與社會部長PichetDurongkaveroj指出,泰國和華為在5G測試台方面的合作,不意味著泰國不擔心安全的問題。
紐西蘭總理阿德恩2月8日表示,美中之間的貿易緊張關係可能會影響紐西蘭的出口商,傷害紐西蘭的經濟。
阿德恩在一次演講中對工商界領袖們說,“我們擔心的是,中國出口進一步減少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對原材料需求的放緩,反過來影響紐西蘭的出口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