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與沙烏地達成共識 延長減產協議6-9個月
據《彭博》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 29日表示,已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儲薩勒曼 (Mohammed bin Salman) 達成共識,雙方已同意將石油減產協議延長6至9個月。
據《彭博》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 29日表示,已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儲薩勒曼 (Mohammed bin Salman) 達成共識,雙方已同意將石油減產協議延長6至9個月。
歷經近20年的談判後,28日歐盟與南美洲「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兩大經濟體達成貿易協定,估兩個地區的市場將涵蓋7.2億人口,經濟規模約占全球四分之一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涵蓋超過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1兆元)商品及服務。
在日本大阪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29日結束前進行約80分鐘舉世矚目的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據《新華社》報導,美國將不再對中國加徵關稅,並且願意重啟兩國貿易談判。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8日在大阪G20領導人峰會上發表題為「攜手共進,合力打造高質量世界經濟」的演講,宣布五項重大開放措施,強調加快開放。
在川習會前夕中國釋出開放措施,習近平宣布的開放措施,被外界視為有利中美貿易達成協議。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28日發布的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顯示,去年上半年以國內生產為主的傳統貨品接單熱絡,加上下半年受到美中貿易紛爭影響,去年接自海外訂單中,在國內生產比率提升至47.9%,為104年以來首度高於在中國大陸及香港生產比率。
歐盟統計局28日公布,歐元區6月消費者物價調和指數(HICP)初估年增率持穩於1.2%,較5月持平,符合市場預期,但仍低於歐洲央行(ECB)的2%目標。
正值美中貿易戰之際,美國加強查緝業者出貨繞道避開關稅。華爾街日報援引數據與官員說法報導指出,越南被用來「洗產地」嫌疑最重,台灣今年對美國資通訊產品出口激增也備受關注。
經濟部投資台灣事務所27日又核准期美科技、力山工業、某自動化設備系統大廠、某電子零組件大廠共4家廠商,總投資金額超過新臺幣253億元,預估可創造1,853個本國就業人數。前6月共81家臺商通過審查,成功吸引4,117億元投資,預計創造超過36,850本國就業機會。
國發會27日公布5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17分,較4月下降4分,燈號續呈黃藍燈;景氣領先指標雖連續5個月上升,但增幅已縮小,同時指標亦持續下跌,但跌勢漸減,顯示景氣改善幅度仍緩慢,須密切關注後續變化。
汽車業裁員消息頻傳,福特汽車(Ford)最新表示,提振獲利,至2020年底該公司將裁員1.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