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靈/台北
正值農曆七月,民間視為鬼月,更認為周遭盡是無主的孤魂野鬼;為避免得罪鬼神,日常生活行事充滿各種禁忌,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盛的菜餚、水果……等等,讓好兄弟飽餐一頓,七月總是有好多好多令人不可思議,違反科學常理的事件發生,總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也讓筆者回想最近閱讀江元慶作者寫的一本書「鹿港幽魂」的真實故事,也不禁想著有多少人在司法汪洋裡滅頂成了孤魂?又有多少人含冤莫白在暗夜裡哭泣…..
根據「鹿港幽魂」作者江元慶追溯這一切,始於一樁充滿疑雲的拍賣──1986年,彰化地院民事執行處沒有等到民事庭對施能謙家作出的繳交擔保金期限,就將他的鰻魚池土地強制拍賣,之後施能謙不服,主張拍賣出的只有「土地」,而沒有地上的28口「鰻魚池」建物,得標者洪平治也不平,兩人開始陷入一來一往的官司泥沼。
沒想到10多年來,官司陷入「空轉」,兩方輸贏輪流,往往二審宣判推翻一審結果,最高法院又發回更審,彷彿無止盡循環的地獄。鰻魚池早已荒廢,卻無人真正擁有,最後施能謙自殺,留下:「除此路之外,不會引起檢調單位及社會重視」的遺書;洪平治也含恨病死,家屬泣訴:「我們把錢交給法院,沒拿到土地,還要不斷拿錢出來打官司……司法和詐騙集團有什麼兩樣?」
面對這樁已成鹿港老一輩人皆知的「司法神話」,江元慶埋首讀了兩千多頁的判決與資料,不僅痛批當年法院執行拍賣時過程草率、人員失職,埋下這場紛爭的種子,在前後反覆矛盾的判決書中,甚至發現一位法官將兩方搞混的嚴重錯誤,讓他不禁哀嘆:「司法害死了他們!」官司像滾雪球一樣,愈滾愈大,終致不可收拾,光是因此所生的裁判費用就是一筆常人無法負擔的數字,最終的結果是國家收取了大筆的裁判費,該解決的問題仍在原地打轉,故事的最後沒有贏家,官司的兩造,一人舉槍自盡,另一人也因苦等判決結果,抑鬱而終。兩位原來經濟條件不惡的鹿港人相繼往生,可說是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同赴黃泉,令人不勝唏噓………
二O一O年二月十二日司法院新聞稿中,司法院長賴英照所指述的數字:「去年(2009年)一整年司法院所屬各級法院,共收到三百多萬件的案子,假定每個案子牽涉三個人,全國就有一千多萬人與法院打交到…..」,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也是令人驚悚的景象,因為在你、我、他之中就有一個人會走進法庭,當我們走進法庭之後,高坐堂上的法官,會不會就是施能謙、洪平治所遇上的那般法官,施能謙、洪平治二位縱使把青春與生命獻祭給了司法,事隔二十年官司依然打得沒完沒了,繼續由兩家的後代家屬承受訴訟對簿公堂,怎不叫人情何以堪!司法造孽、冤魂不散,而人民得繼續品嚐苦果無止盡………
最近司法弊端登上各大報頭條,司法風紀敗壞連環爆下,馬英九總統當面鼓勵檢察總長黃世銘,就是要放手掃蕩消除不肖司法人員,然而司法問題是多年沉痾,積弊已久倘若無大魄力與大決心,否則公務員的廉潔公正性都將喪失殆盡,正己專案的前提「正人」必先「正己」,否則上樑不正下樑歪、換湯不換藥形同虛設而已,司法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但法官的操守,裁判的品質與效率,若未能獲得人民的肯定,將會導致司法公信力難以提昇的致命傷,再則總統決心設立廉政署,但設立後如何提升廉正官員的職能,賦予他打擊貪污的利器,並對廉政官員施以高標監督考核,使案件處理公正透明禁得起檢驗,並非多出一堆官職來虛應一場,浪費國家資源毫無作為,台灣人民都在看、都在等待司法的改革,司法機關一定要痛定思痛快刀斬亂麻,建立民眾對「廉政署」、「正己專案」的信心,希望在司法徹底的改革之下,不再有因司法造孽、而暗夜哭泣的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