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 318太陽花學運一周年的台灣

318太陽花學運屆滿一週年,馬政府如臨大敵,立法院、行政院和總統府前早早就架好了蛇籠拒馬,部署警力超過500人,氣氛肅殺。在此之前,台北地檢署一口氣起訴了100多名學運參與者,而施暴的警察卻一個也沒找到。行政院長毛治國堅不撤告,卻也不忘溫情喊話:「雖然曾經歷過風雨,但我們永遠是一家人。」只是這話會有多少人領情,不得而知。

不同於25年前的野百合學運,318與其說是學運,毋寧說它是一場年輕世代集體覺醒所帶動的公民運動。318最大的貢獻之一或許就在於,它透過了台灣人最敏感的兩岸議題,讓更多人正視台灣社會這20多年來所累積下來的各種不公不義,其中主要包括了世代與分配的不正義。

據了解,當前台灣經濟與社會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勞工低薪普遍化,而物價和房價卻不斷飆漲。根據主計總處統計,現在月薪不到3萬元的「窮忙族」約350萬人,占整體受僱者逾4成;30歲以下月薪不到3萬的「青貧族」,更在6成上下。反觀退休軍公教人員待遇優渥,「週休7日、月領7萬」早已不是新聞。

台灣實質薪資倒退16年,但主計總處公布的「國富」增幅卻不斷擴大,主因是房地產增值,也就是說,房價飆升撐起了「國富」的假象,尤其是馬總統執政來,房價更是漲得離譜,年輕人想要憑一己之力購屋,尤其是在雙北市,幾乎是天方夜譚。低薪高房價,讓不少適婚年齡的年輕人不敢結婚、不敢生小孩,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人口結構嚴重失衡,年金、健保、國債等問題也跟著出現。

去年底來台訪問的《21世紀資本論》作者、也是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對於台灣的薪資水準低到不成比例,也「嚇了一大跳」,驚呼「台灣的GDP都到哪去了?!」顯然,馬政府「拼經濟」的成果及「兩岸紅利」並未雨露均沾地由全民共享,而是落入了財團及某些特定人士的口袋中,顯而易見的是,在「超跑」滿街跑的同時,路邊賣烤地瓜的單親媽媽和遊民也愈來愈多,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再者,台北市打算釋出捷運聯開宅作為社會住宅,引發「美河市」住戶反彈,也讓大家清楚看見台灣社會存在著一條世代與階級的鴻溝。

日前,知名作家劉克襄投書報紙,標題為「像我這樣四年級的人」,在網路上引發不少迴響。劉克襄在文中提到,四年級的這一代人,親身體驗了貧窮的滋味,卻也是享受最多資源的一代,「而這些年,我們壯年了,台灣進入崩壞的狀態。我們的下一代,正面臨台灣最貧苦最沒機會的時候。這樣的環境不是他們造成的,而是我們過度短視,著眼於近利,造成這等困境。……我們從未反省,自己傷害台灣有多深。」

另一位知名作家小野在其新書《在每一個可以改變歷史的時刻》中,也提及「向下一代道理歉的十個理由」,其中包括「我們留給下一代一個因為過度開發而汙染破碎的家園」、「我們留給下一代一個人口老化債留子孫的經濟困境」、「我們留給下一代一個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缺乏公義的社會」、「我們留給下一代一種過度功利取向的人生價值」……「我們沒有讓下一代清楚看到國家的希望和未來,非常非常非常對不起!」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及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去年在聲援318時也有相同的感慨與痛心。

反觀馬總統在去年底大選慘敗後仍堅持「路線沒有錯」,甚至3月19日在應邀出席學術研討會時,對於外國學者提問「台灣人都很悶」,竟出人意表地回應「誰很悶?讓我知道,我來和他們談一談。」現在台灣社會的氛圍何止是一個「悶」字,尤其是年輕的一代,甚至是「憤怒」!執政7年,馬總統竟然完全不知道當前台灣的問題就出在世代與分配不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