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制不公政策錯誤導致貧富差距社會不安

核四問題造成社會動盪,29日報上出現了另一則同樣讓人不安的新聞:「貧富差距恐破百倍,財政部不公布了」。報導指出,根據綜合所得稅申報資料,國內最富與最窮5%家庭所得差距,從2005年的55倍,飆升至2011年的96倍,預估2012年極可能飆破100倍,面對如此難看的數據,財政部竟以「符合國際慣例並與國際接軌」為由,自今年起不再公布10等及20等分位的所得資料。

房地產價格極速飆升,無疑是台灣貧富兩極化的元兇。現在,一般受薪階級得30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台北市的房子。4月22日,財政部長張盛和與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宣誓中央與地方「聯手打房」,讓房價在2年「消風」。不過,張盛和也補上了一句「不能急著吃特效藥」。馬政府執政6年來「打房無方」,這次能否見效,很難讓人有信心,況且就算房價真能降個2、3成,一般人還是買不起房子。期間,行政院長江宜樺也湊上一腳,表示自己的兒子也買不起房子。

除了貧富懸殊,其實,當前台灣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例如悶經濟、低薪資、產業無法升級、年輕人不敢結婚生孩子等等,其根源都跟稅制不公有關。日前,聯合國非政府組織「世界公民總會」舉辦了一場「世界公民日 良心良政國際論壇」。在會中,前衛生署署長、現任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楊志良直言,問題出在「該繳稅的沒有繳,不該繳的稅卻要繳」。楊志良指出,過去5年全國總資產增加了24兆,其中17兆是不用繳稅的,這些都是財團賺走的,而且現有賦稅只占GDP的12%,而蔣經國總統時期是20%,賦稅大幅減少的結果,「就連政府本身都沒有辦法正常雇用人,而是用非典型,就是用派遣,政府沒有錢,當然就不能投入教育,投入研發,不能照顧家庭,不能照顧弱勢,所以台灣年輕人不敢結婚、生小孩,這不是因為年輕人草莓,而是因為我們的稅制是非常非常不公平的」。

這6年來國庫收入明顯惡化,原因就出在經濟及財政政策錯誤。馬英九第一任執政之初,即採取一連串降稅措施,包括營利事業所得稅、土地增值稅、遺產稅和贈予稅,率稅一律下修。馬政府認為,給企業主及富人降稅,讓他們有更多資金可用於消費和投資,再透過經濟學上的乘數效果,如此一來,就可以達到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若是拿來儲蓄,由於資金供給增加,利息會跟著降低,企業資金較活絡,也會提高投資意願。

然而,結果卻完全不如預期,顯見政策有盲點,那麼,問題出在哪?台北律師公會監事施中川律師直指,問題就出在錢被拿去炒房地產了,另外,企業在海外設廠,同樣也會造成資金排擠,讓國內經濟體系失去前進的動能。

另外,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稅制稅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蔡文精會計師也點出了,這幾年來民怨持續高漲、學生之所以出來抗議的原因:「年輕人根本沒有一個窩,這不是給他個人減個5000、1萬的稅,他就有能力結婚生子,結婚的先決條件是要給他一個巢、一個溫暖的窩,他才有辦法孵育下一代!」

再者,既然土地和房地產交易那麼熱絡,為什麼稅收還是短缺?蔡文精認為這是因為土地稅制沒有改變,以致於收不到足夠的稅。受薪階級現已負擔70%以上的所得稅,他們再怎麼多繳稅,也無法彌補稅捐缺口。但稅務機關卻不是這麼想的。為了彌補稅收不足,不少稅務人員遊走在稅法之外,或者在黑箱裡作業,加上訴願委員會功能不彰、行政法院判決沒有嚴守租稅法律主義,租稅亂象層出不窮,納稅人備受稅務人員刁難。

自古以來,革命往是由稅務問題引爆的。賦稅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林天財律師,即語重心長地呼籲政府重視:「賦稅公平,人民安居樂業,它是社會安定的基礎,也是政權穩定的基礎;反之,賦稅不公平,就會導致社會不安定,政權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