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選舉後的台灣宗教情況

Rosita Šorytė*
作者:羅西塔·索麗特

*本文發表於2024年5月20日在義大利巴勒摩舉辦的歐洲宗教學院 2024 年會議「2024 年大選後的台灣宗教:社會與稅務問題」論壇的開場介紹。

作者介紹
1992年,羅西塔·索麗特女士入職立陶宛外交部,並先後任職於立陶宛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代表團(巴黎,1994-1996年),立陶宛常駐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代表團(史特拉斯堡,1996-1998年),立陶宛常駐聯合國代表團(2003-2006年)並於2014-2017年任參贊。2011年,她曾作為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立陶宛輪值主席代表在民主制度和人權辦公室(華沙)工作。2012至2013年間,她曾代表立陶宛駐歐盟臨時主席出任人道主義援助歐盟工作組主席一職。

作為一名外交官,羅西塔·索麗特女士專門從事解除武裝,人道救援以及維持和平等工作,特別關注中東以及該地區的宗教迫害和歧視問題,也曾參與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格魯吉亞,白羅斯,布隆迪和塞內加爾選舉觀察團的工作。

除國際關係與人道救援方面,索麗特女士個人對精神信仰,世界宗教與藝術方面也多有涉獵,並且特別關注那些因為宗教迫害而逃離本國的難民,是國際難民宗教自由觀察站的共同創始人並出任主席。
 


今日是一個重大的巧合,在我們遞交此會議提案時,並未預料到這一點。今天,5 月 20 日,是新任台灣總統賴清德因其在 2024 年 1 月 13 日總統大選中獲勝的就職日。

因為我來自政治領域,而非宗教研究領域,讓我先對 2024 年台灣選舉提供一些一般性評論。在西方和中國大陸,結果顯然被解讀為支持西方的候選人,民進黨的賴清德,對抗支持中國的候選人,國民黨的侯友宜。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台灣政治學者指責這種敘述過於簡單化。確實,兩位候選人在競選期間都利用了這一論述。侯友宜指責賴清德讓國家面臨與中國開戰的風險,而賴清德的競選則暗示侯友宜是中國的朋友。

以這種方式重新建構一月的大選存在幾個問題。一個問題是,沒有任何一位候選人提議改變中國和台灣之間的現狀,這種現狀儘管沒有消除恐懼,但數十年來對台灣有利。選舉修辭不應與實際狀況混為一談。選舉結束後,即使賴總統希望大幅改變台灣的兩岸政策,他也不會得到多數支持。事實上,民進黨贏得了總統選舉,但並未在立法院中獲得多數席次。而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雖然敗選,但在立法院中獲得最多席次,共52 席,對比民進黨的 51 席。相較於上一屆立法院,國民黨增加了 14 席,而民進黨減少了 10 席。因此,認為民進黨贏了,而國民黨輸了 2024 年選舉的觀點需要重新評估。

然而,無論是哪個政黨,在 113 席的立法院中都無法單獨取得多數。主流國際媒體敘述的另一個弱點是忽略了第三位候選人,柯文哲,他獲得了 369 萬票,相較於勝選的賴清德的 559 萬票,佔整體選票的 26.46%,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比例。他的政黨,台灣民眾黨,從 5 席增加到 8 席。他的競選可以被視為成功,吸引了對兩大政黨不滿的年輕選民的大量選票。民進黨和國民黨都無法在沒有民眾黨支持的情況下獲得國會多數。

根據台灣內政部的統計,台灣有 33,000 座宗教集會場所,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座,這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密度。還有大量的新興宗教和靈修運動。因此,三位主要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期間都忙於參訪廟宇和宗教組織。雖然這可能被視為機會主義,但事實上廟宇也一直是社交和討論當前問題的場所,在台灣的民主轉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個在政治辯論中經常被討論的問題是,台灣國安部門警告說,中國可能透過某些廟宇企圖破壞或影響選舉。重點放在供奉海神媽祖的廟宇上。媽祖信仰起源於中國東南部的福建省,許多台灣人源自福建,台灣有超過 1,000 座媽祖廟。許多廟是近代建造的:1980 年約有 500 座媽祖廟,數量自此翻倍。

儘管一些學者將「媽祖信仰」視為一種宗教,但並沒有單一的媽祖信徒組織。然而,存在著連接福建、台灣和全球華人社區廟宇的網路,還有由世界各地信徒參加的朝聖活動。中國共產黨(中共)在壓制其他民間宗教的同時,不僅容忍還促進國際朝聖到福建的媽祖廟和福建與台灣廟宇之間的合作。台灣情報部門懷疑這是中國軟實力的運作,認為台灣的媽祖廟與中國大陸的關係被中共操縱,以影響台灣文化、政治和選舉。

這可能是事實,但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有數百個不同的媽祖網路和組織,並非所有都支持中國政權。媽祖問題可能也掩蓋了其他在台灣公共和政治話語中涉及宗教的重要問題。

在上一屆立法院中,通過了一項法律,禁止宗教組織領袖以個人名義持有廟宇財產,這一做法雖然易被濫用,但在台灣極為普遍。這引發了國家可能進一步干涉廟宇和靈修組織管理事務的擔憂。

這個問題極為敏感,因為台灣在二戰後的威權和後威權時期有鎮壓宗教信仰自由的歷史。1987 年戒嚴令解除後,宗教信仰自由並未立即恢復。在 1996 年首次民主總統選舉中,一位國民黨總統尋求連任。在他以相對些微的優勢勝選後,抱怨宗教和靈修運動聯合反對他。隨後開始鎮壓多個團體,利用詐欺和逃稅指控作為手段。

在這次會議中,您將聽到有關 1996 年鎮壓中持續最久的案件——太極門案的介紹。與其他宗教和靈修運動一樣,對太極門提出的指控在隨後的十年間被日益獨立的司法機構判定為毫無根據。太極門在 2007 年最高法院的判決中被宣告無罪。

然而,台灣的稅務機關相對於法院具有一定獨立性。即使最高法院宣告太極門無罪,他們仍維持 1991 至 1996 年的稅單。經過長期訴訟,除了 1992 年的稅單,他們最終將所有稅單修正為零。國稅局聲稱,對太極門 1992 年的判決已經定案,無法改變且可強制執行。這一判決,在2020年以沒收太極門及其掌門人在苗栗的土地的方式強制執行。

多位國際學者和人權運動家持續致信台灣當局,抗議這一狀況。最近,他們的信件被轉交給國稅局,國稅局回應稱,1992 年的決定是最終的,台灣法律中沒有改變最終決定的救濟措施。 

支持太極門的台灣頂尖法律專家表示這不是真的,並指出,與其他大多數民主國家一樣,台灣法律中有一項規定,即行政程序法第 117 條,允許隨時撤銷錯誤或不公正的行政決定。

外國學者並非台灣法律專家,很難對這些問題發表評論。他們只能說,有鑑於太極門在 1992 年的運作方式與其他年份沒有不同,僅對該年的稅單維持不變似乎實質上並不公平。

儘管今天宣誓就職的總統在前一屆政府中擔任副總統,但新政府總是試圖以一些新的態度和政策來區分自己。我們希望新政府和太極門能夠進行建設性的對話,找到解決這一長期案件的方案。

原文連結
https://bitterwinter.org/religion-in-taiwan-after-the-2024-e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