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歐西里斯號」(Osiris-Rex)太空艙,當地時間24日成功在猶他州的荒野著陸。2020年成功自小行星貝努(Bennu)的岩層收集到塵埃樣本,所取得的樣本是有史以來最龐大的,無疑是該「歐西里斯號」自2016年升空以來的壯舉,科學家對此期望極高,認為將有助於深入瞭解太陽系形成歷程和地球適居性的演化。
據了解,「歐西里斯號」必須在高度超越10萬公里處分離出太空艙,然後在抵達地球最後13分鐘內以超越每小時4萬3452公里的驚人速度貫穿大氣層,同時面臨高達攝氏2760度的極端高溫考驗,才能順利降落在地球上。
從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即時傳出的影像顯示出太空艙毫無破損,這說明最關鍵的氣封密存依然維持完好,樣本也免於受到沙漠的污染。不久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在社交媒體上宣告,「歐西里斯號」為此飛行62.1億公里,創下美國第一次成功將此類樣本帶回來的重大里程碑。
這次帶回地球的小行星貝努樣本(約250克)將提供更多有關行星形成、地球上有機物和水起源的資訊。樣本將在休士頓的詹森太空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進行提取、稱重和建立岩石與塵埃清單,並規劃在10月1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公佈研究的初步結果。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科學家賽蒙(Amy Simon)表示,從阿波羅計劃以後,這是帶回的最大樣本。同樣地,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署長尼爾森(Bill Nelson)也說明,這些小行星的塵埃將深化我們對太陽系起源的認識。這些來自小行星的組成物質可追溯到約45億年前,儘管數量不多,卻對掀開太陽系最早期的蒙面有幫助。
隨著這個探測任務完成小行星樣本的回收,「歐西里斯號」將繼續往另一顆近地小行星「阿波菲斯」(Apophis)移動,預計於2029年到達,繼續為科學家們帶來更多太陽系的謎團解答的機會。【記者 鄒弘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