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癌是台灣婦女的重大殺手,子宮內膜癌近年攀升為頭號婦癌,台大醫學院教授、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嚴孟祿,是擅長婦科腫瘤的婦科手術權威,他指出子宮內膜癌已成為台灣最常見的婦科癌症,而且具高治癒率,但台灣婦女卻對它缺乏認知,他呼籲女性有異常出血應盡速掛號就醫,尤其肥胖、卵巢多囊性囊腫、乳癌選擇抗荷爾蒙藥的患者,以及三高患者、有乳癌及子宮內膜癌家族史的婦女,不孕或初經早、停經晚的婦女等,都屬於高危險群,更應留意身體警訊,以免延誤治療。
曾經有過數千台的手術經驗,累積三十幾年婦科手術的嚴醫師表示,過去子宮頸癌高居台灣婦癌第一名,近十年子宮內膜癌大幅增加,每年都新增二、三千名患者,超過子宮頸癌,居於首位,應該是近十年內成長速度最快的婦科癌症。
根據統計,子宮內膜癌的飆升可能和台灣人飲食西化,偏好高脂食物有關。嚴醫師認為,相較卵巢癌等婦科殺手,子宮內膜癌雖發生率高,但治療通常較不辛苦,第一期侷限在子宮內膜層或是肌肉層,存活率高達80%至90%,算是預後良好的癌症,但是如果拖到第三期才發現,就侵犯到子宮漿液層或骨盆腔附屬器或陰道,存活率下降為50%-60%。
嚴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好發於更年期停經前後婦女,9成患者初期都有子宮異常出血的症狀。尤其女性經血變多、更年期以後出血,或月經週期不規則等症狀,發生非經期的異常出血等異常現象,都必須提高警覺,應盡快檢查。但近年有年輕化趨勢,曾經有少女罹癌案例,不可輕忽。
知名的民歌創作歌手邰肇玫於56歲檢查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第三期,她在持續幾個月出現不正常出血狀況下才就醫,經過切除了子宮,並接受化療,現在僅須定期回診,可說是成功治療的範例。她的例子也顯示一般婦女不熟悉病症,因此即使發現異常出血等癌前先兆都未警覺,醫師提醒婦女朋友應對自己身體更加關注。
與婦癌交手多年,嚴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癌並不可怕,若確定罹癌,建議民眾諮詢有婦癌手術經驗的醫師,尤其最好是婦產科專科兼具婦癌次專科醫師,婦癌手術經驗較足夠。他再三提醒,子宮內膜癌成功治療的關鍵在於早期發現,及早治療,且對病症具備正確認識。為了教育民眾,他將台大醫學院教授的專業知識科普化,親自錄製相關講解影音,有興趣民眾可上「全民健康基金會」網站查詢嚴孟祿醫師(子宮內膜癌的解說影音:https://youtu.be/Qr07pZX9-i4 ) 。【記者 陳妙華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