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合作培育「蝦蛄拍仔」幼苗 台首次建立九齒扇蝦育苗技術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共同邀請日本廣島大學的蟬蝦類幼生飼育專家若林香織助理教授在海科館進行「蝦蛄拍仔」人工幼苗培育,經過6期蜘蛛狀的葉狀幼體,首次成功建立九齒扇蝦的育苗技術。

據了解,過去在基隆盛產、在夜市經常可以吃到的海鮮「蝦蛄拍仔」,隨著海洋漁業資源的匱乏,產量與價位都受到影響,為了實踐永續海洋的目的,海大特別與海科館合作,希望建立人工孵育的技術,積極推動海洋資源復育。

「蝦蛄拍仔-九齒扇蝦」是龍蝦的近親,屬於蟬蝦科物種,又稱「團扇蝦」或「扇蝦」,棲息於50-400公尺的砂泥底海域。由於幼苗期長、食性十分特殊,過去人工繁殖技術一直難以突破。

海科館產學交流組江國辰博士表示,「九齒扇蝦」最後一期葉狀幼體全長約達3公分,再蛻變成透明蝦苗後成為稚蝦,總共須歷時2個多月,扇蝦幼苗的食性很特別,是以水母為主食,這也是培育成功的關鍵。

基隆的特產九齒扇蝦是「潮境工作站」展示生物物種之一,未來將繼續致力於提升「九齒扇蝦」幼苗活存率,評估做為生物資源復育物種可行性,以豐富東北角海域「蝦蛄拍仔」資源。【記者  鄭昱庭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