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新聞票選出爐!中華人權協會呼籲財稅當局重視賦稅人權

由中華人權協會舉辦的《2018年十大人權新聞》票選系列活動,今(30日)天公布票選結果,跟往年很大不同是議題都跟人民自身權益有關。中華人權協會理事長林天財律師表示,每年公布十大人權新聞的目的,是希望政府更加了解民意所向,做為政策決定的依歸,並呼籲執政當局,正視人民的反應,施政應更切合民眾需求,才是人民之福、國家之福。

今年票選結果,賦稅人權及司法人權各占三成,經濟人權及醫療人權各占兩成,都是與自身權利有關的新聞,和過去票選多屬政策執行不盡相同,顯示民眾對於自己的經濟所得有很多的疑慮,所以特別關切自身權利。

《2018年十大人權新聞》由「超徵5000億全還國債 稅改團體:財政部說謊」奪冠,第二、三名則是攸關人身自由的「限制出境嚴重侵害人權 修法不能走回頭路」及國內財稅體系法治觀念不足所造成的「國稅局釣魚式稅單 報稅恐成冤大頭」 。

林天財表示,賦稅人權與經濟人權雖然看起來是兩個領域的問題,但都實際反應人民感受到經濟環境不景氣,跟財政當局漠視稅制改革有很大關聯性。我失業了為何要繳年金?財政施政沒有重視經濟不景氣人民所得有限,還要繳很多稅,漠視去年通過的納保法規定人民最低生活費免稅的規定,沒有立即去實施。如果財稅當局不正視民眾的這些反應,不立即懸崖勒馬,相信2020年財稅當局恐成為執政黨敗選的最大元兇。

立委林為洲表示,人權新聞的分布馬上可以看出人民生活不好過,所以很在乎自己的權益,以往大家沒有特別注意到,當民眾在繳稅的時候,是不是有繳稅的人權,當稅捐機關單位要人民提供任何資料或是開出任何行政處分,補稅或是漏稅的追繳,都認為這就是政府的行為,至於會不會侵犯人權,大家比較不會注意。但林為洲從十大新聞裡面,看到多則是和民眾的基本權利,特別是賦稅有關的新聞,他認為將來立法院在這方面可以做的事情還很多。

立委王育敏指出,十大新聞其中有八項是跟政府的政策或立法息息相關,所以政府部門在擬訂相關政策或立法時要仔細考量,畢竟台灣已簽訂多項國際人權公約,而且把它國內法化;目前政府最需要的是「傾聽民意」這四個字,譬如說第一個超徵五千億還稅於民,之前院會就主張要還稅,很可惜現在政府的執政底下沒通過。所以傾聽民意、體察民意,根據民意做適度的政策上的修正,透過這個十大新聞等於給執政黨上了一課,這些都是民眾票選出來的,表示這些議題都是民眾關心的,所以有關經濟的議題、賦稅的議題,這是明年政府施政主軸的重中之重。

中華人權協會名譽理事長許文彬律師則表示,十大新聞第一條五年超徵五千億,牽涉到廣大百姓的權益是否受到傷害。為什麼會超徵?許文彬舉兩個具體領域:第一在法制設計上,當老百姓被課稅不服,採取的救濟程序就是復查、訴願、行政訴訟,這個很複雜的程序,可是現行的稅捐稽徵法規定,申請訴願要繳一半,對納稅者不公平;第二實務的運作,現在各稅捐單位大家在拚業績,公務員拚業績,就無所不用其極,當法律有灰色地帶時,就往納稅者不利的方向來處理。許文彬還特別強調,司法人權最重要的是執行者的素質,「速審速決、毋枉毋縱」這八個字才是司法改革的目標。

中華人權協會賦稅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蔡靜玫律師表示,人民對財產權、賦稅人權越來越重視是好現象。在刑事方面舉證責任在檢察官,賦稅的舉證責任也應在稅捐機關,人民雖然有協力義務,但是協力義務不是舉證的責任,過去國稅局常要求人民負非常大的舉證責任,漸漸人民知道這是錯誤的觀念。另外納稅人權利保護法,就是要讓財稅人員知道,財產權不亞於人身自由權,甚至過度課罰時,會讓台灣的經濟等方面變得落後。納保法實施一年了,還沒辦法看到成效,但從票選結果,顯示人民的稅制的不公非常惶恐,像第一個超徵五千億的議題已經一、兩年了還無法解決。蔡靜玫也提醒審計單位要落實檢核預算,國家不是營利單位,怎可超徵人民的錢,財政部一直說這個錢去還國債,那為什麼會越還,國債越來越多。這對整個台灣的經濟影響真的是非常的大,蔡靜玫請官員一定要拿出良心體現民意,一個念頭的改變可能讓台灣的整個經濟就起飛了。【記者 吳振昕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