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收益回饋弱勢 加州的能源正義之路

加州減碳新法要求加州35%的碳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收益,必須用於弱勢和低收入社區。而「葡萄園之家」(Casas de la Viña)是專門服務當地弱勢農工的非營利住宅,也是全美第一個實現「淨零耗能建築」(Net Zero Energy Building,NZEB )的農工住宅,此項政策的實施能為弱勢族群帶來更完善的照顧。

「能源正義」被定義為利用碳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資金來解決能源不平等的問題。此概念也與加州的一個願景:用碳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當中高達數億元的收益,引進免費的再生能源、提升能效,提供弱勢民眾住宅技術支援,進而解決錯綜複雜的貧窮與汙染問題相呼應。要實踐這樣的願景,目前主要仰賴一項3800萬美元(約新台幣11億7000萬元)的「低收入耐候化補助計畫」(Low-Income Weatherization Program,LIWP)。2016年起,這個計畫已經幫助參與者平均減少了44%的能源支出。

LIWP在初期聚焦於葡萄園之家等低收入集合出租住宅區。與非營利能源服務供應商「平價能源」(Energy Affordability)合作,升級熱水系統、內外LED照明,更換舊冰箱和水龍頭,密封管道系統,安裝熱泵熱水器(效率比舊型號提升約200%),以及實施許多其他改善。今年7月底,五個車棚光伏太陽能電池陣列將開始為住宅和公共區域發電。

值得關注的是,低收入家庭,尤其是非裔美國人和拉丁美洲人,每平方英尺的水電瓦斯支出是普通家庭的三倍。雖然加州成為全美第一個要求所有新房屋都要加裝太陽能設備的州,但此舉似乎不太可能跨越一道隱形的「綠色落差」——對有色社區來說更是困難。貧窮者的能源危機來自許多結構性問題,包括低房屋自有率、可支配收入有限以及劣質和低能效的住宅條件。另一個挑戰,則是讓社區相信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制度真能幫上忙。

針對此現象,自2013年生效以來,加州的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計畫已籌資超過65億美元,現為全球第四大(規模最大者為歐盟計畫)的碳交易體系。為了進一步實現加州2030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至比1990年水準低40%的目標,州法律規定35%的交易收益必須用於嘉惠低收入社區和弱勢群體。並開發了一支名為「Cal EnviroScreen」的公共製圖工具,能根據環境和社會經濟指標對該州的8000個人口普查區進行評分。目前已辨識出2007個指定弱勢社區(designated disadvantaged communities),其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收益補助的範圍涵蓋電動汽車折扣到偏鄉電動校車。【新聞來源:環境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