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水世界 「人造鰓」助水下呼吸

畢業於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設計師Jun Kamei,日前和東京大學RCA-IIS Tokyo設計實驗室一起合作,研發出一款可供人類使用的「人造鰓」(Amphibio)。「人造鰓」是由3個多層材料的3D列印,環繞著脖子與臉上的呼吸面罩所組成。

「人造鰓」採用了一種特殊的「微孔背心」和「極度防水」設計,位於頸部和胸部周圍的白色裝置,就好比是「鰓」的作用,背心能夠從周圍的水中吸收溶解氧氣,並排掉不需要的二氧化碳,幫助人類在水下呼吸。「人造鰓」全部都是透過3D列印製作,由於正在申請專利,所以無法透露過多的訊息。

據了解,「人造鰓」主要的靈感是來自「懂得」潛水的昆蟲,這類昆蟲可以藉由皮膚表面的超疏水性,而維持一層薄空氣,如同魚利用鰓進行氣體交換、在水下生存。由於人類消耗氧氣的速度十分迅速,所以「人造鰓」在水中吸收的氧氣速度要更快。

據估計,「人造鰓」至少需要32平方公尺的面積才足以支撐人類在水下活動,然而,這樣的長度對於人體來說太長也太大,目前使用上還不切實際,未來將考慮在製作材料上的改善,而縮小體積也是未來研發的重點。

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設計師希望能夠藉由「人造鰓」協助人類適應未來可能出現在水下呼吸的「兩棲」生活。【記者  鄒弘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