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公布醫院財報 醫改會質疑做半套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今(13日)公布105年最賺錢和最賠錢醫院名單,遭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質疑「做半套」,批評健保署應一併分析醫院人事費用、護病比,才能瞭解醫院是否將盈餘用於改善血汗醫護。此外,整體醫院人事成本方面,也從45%攀升到47%,用於薪資、福利等用途。

根據二代健保資訊透明公開原則,健保署今天公布民國105年領取健保費用逾新台幣4億元醫院財報,共有148家醫院上榜,整體盈餘來看有134家賺錢、14家虧損。醫院財報中,105年整體盈餘最高的前5名醫院中,長庚醫院就占了3個名次,第一名為林口長庚醫院,整體盈餘達43億元,擠下去年冠軍台大醫院,重回最賺錢醫院寶座;其次依序為高雄長庚醫院32.72億元、台大醫院25.26億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1.43億元、基隆長庚醫院12.33億元。

若扣除美食街、停車場等業外收入,僅看醫務收入則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奪冠、盈餘達17.29億元,其次依序為台大醫院14.3億元、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6.69億元、台北市立聯合醫院6.19億元、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5.5億元。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朱顯光今天受訪時表示,健保署近年陸續公布醫院財報,但質疑僅「做半套」。他進一步解釋,健保署只公布各大醫院賺了多少錢,卻沒分析醫院為何有這麼多盈餘,是否透過剝削血汗醫護得來,以及盈餘未來將用到哪裡去。

朱顯光認為,健保署在公布盈餘的同時,也應一併分析醫院的人事費用、護病比改善情形,才能知道醫院賺了錢究竟有沒有改善醫療品質,作為每年總額協商依據和醫界談判基礎。

醫院財報中,人事費用占比是各界最關心的議題。朱顯光強調,健保署發布的新聞稿中將102年和105年的人事費用進行比較,占比也從45%成長到47%,但若拿104年和105年相比,則僅增加不到1%,顯示即使醫院賺了錢,對血汗醫護的改善仍是相當有限。

同時,朱顯光也呼籲,政府應加速「醫療法」的修法進度,要求醫院將停車場、美食街等金雞母所有盈餘都需提撥一定經費,符合加薪條款的需求,改善醫療環境,才能解決醫師及護理師等血汗問題。

至於長庚醫院為何賺最多也賠最多,長庚醫院行政中心副主任蘇輝成受訪時解釋,醫院盈餘主要來自創辦人王永慶捐贈的股息收入,另因股票早期就已分配給林口、高雄、基隆長庚醫院,嘉義長庚醫院因缺乏股息收入支持,才會年年虧損。

蘇輝成指出,若單看長庚醫療本業盈餘,真的沒有比其他醫院好,主因在於長庚醫院將許多資源用於改善醫療服務品質、醫務人員待遇以及教育、研究、社福基金等,可見長庚醫院非以營利為目的。

至於人事成本方面,蘇輝成表示,長庚醫院一向標榜員工是全台灣所有醫院中薪水待遇最好,去年的年終獎金除了有底薪6個月以外,還有發給1.5萬元現金,員工、醫師一視同仁,相信比同業更多。【記者 陳亦真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