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戰俘營 刻入良心傳之子孫

成立於1997年的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Taiwan POW Camps Memorial Society),每年11月的第二個周日都會邀請當年戰俘的家人舉辦追思活動,並由大英國協加拿大、英國、澳洲、紐西蘭四個駐台辦事處輪流協辦,今年由澳洲駐台辦事處負責,中華民國退伍軍人協會則年年受邀與會,20年來從未缺席。

今年恰逢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20週年,活動現場聚集各國與會人士,9名前戰俘家屬越洋來台致意,致詞時並獻上詩詞悼念。會後並在蘇格蘭風笛與長號聲樂中獻花向保衛國家犧牲生命的先人表達敬意,接著到紀念牆上尋找親人的名字,為雨中的親人拭去牆上的雨水,表示將傳之孫輩,永不忘記。

澳洲駐台辦事處代表雷家琪(Catherine Raper)的叔公,二戰期間因服役的輕型巡洋艦HMAS Perth沈船獲救,至泰緬參與建造桂河大橋,後因感染瘧疾未獲適當治療而死。他表示,2017年標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西方戰線一百週年,相關戰役也已深深刻入我們的良心。因此今天是我們記住這一切歷史的機會,對於曾經並將繼續維護我們所擁有的民主和自由的人們,我們的職責是記住他們的勇氣和犧牲,並傳遞給下一代。

會後的獻花儀式在蘇格蘭風笛與長號聲樂中進行,其中參與獻花的92歲老人,二戰期間是少數曾經擔任戰俘營技師的台灣人,曾協助加拿大籍會長麥可(Michael Hurst)確認戰俘營地點。老人為實際參與戰俘營事務碩果僅存的存活者,十分自豪當年錄取100名日人,他是僅獲錄取的3名台灣人之一。

不同於往昔的是,今年有一群經常向各國介紹台灣優美景色的導遊特別組團全程與會。領隊的資深導遊邱玲玲老師表示,除了佩服戰俘營紀念協會長期的堅持與努力,更感念因戰爭中戰俘必須挖礦,種種克服人性弱點的故事。由於導遊也都有家人在參與戰爭中受到傷害,因此傳遞和平不再有戰爭的理念更是導遊們刻不容緩的職責。【記者 陳欣欣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