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業銀行與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聯合發布的《中國私人銀行2017:十年蝶變 十年展望》報告披露,中國個人財富規模在過去10年增長6倍,2016年個人金融資產的規模達到126萬億(人民幣,下同),高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其中將近7成的富人是通過創業或投資獲利累積財富。
報告指出,2016年中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的規模達到126萬億,約為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7倍,占中國總體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總量的43%。預計到2021年,中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規模將達到220萬億;高淨值家庭(可投資金融資產超過約600萬元的家庭)數量也將由 2016 年的 212 萬戶增到 400 萬戶,形成一個規模達 110 兆的私人銀行潛在市場。
報告認為,2007年中國銀行與蘇格蘭皇家銀行合作推出私人銀行業務,象徵中資私人銀行業務的正式起航。而2017年,剛好走過第10個年頭。10年當中,中國的GDP成長了1.7倍,城鎮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1.5倍;個人和高淨值人士財富以每年約 20% 的速度成長,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規模大幅增加6倍。居民個人財富的順勢積累,助推中國形成了規模達126萬億的財富管理市場,躍升為世界第二。
報告還同時研究中國高淨值家庭變化指出,與世界其它國家的情況類似,中國高淨值家庭的財富積累速度高於普通家庭:2011至2016年,高淨值家庭總體財富年成長25%,超高淨值家庭(即投資金融資產超過約3000萬元的家庭) 年成長更高達29%,均高於普通家庭14%的年成長。未來,高淨值家庭的整體財富增速雖然有可能放慢,不過預計在2016-2021年仍能保持約15%的年成長率,到2021年將形成一個規模達110萬億的高淨值財富管理市場。
此外,報告分析,歐美國家富人的財富多半經歷過代際更迭,但中國富人的財富累積時間最長不超過40年;受訪的中國富人有超過一半在40~60歲,這些人多半是1980~1990年代開始經商。此也與富人年齡相呼應,有近7成是通過創業及資產變現獲利(特別是房地產),另約有一成是繼承上一代資產的富二代。而靠工資和福利成為富人的比例,2015年只有11%,不過2017年成長到21%。
這份調研報告和近來其他財富調查結果相似,就是中國富人愈來愈富。根據去年年底發布的2016年《胡潤中國百富榜》,中國目前有594位身家超過10億美元的富豪,人數已超過美國。而此前,北京大學的研究也顯示,最富有的1%家庭已擁有全國三分之一的財產,最貧窮的25%家庭僅擁有全國1%的財產。【記者 鄭惠慧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