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4
3月3日是“世界聽力日”。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世界人口的5%,也就是3.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聽力損失問題使全球經濟付出高昂代價,每年損失大約7500億美元。世衛建議全球對此採取有效措施,處理聽力損失問題。
全世界人口的5%,也就是3.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這些人大部分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聽力損失由遺傳、分娩綜合症、某些傳染病、慢性耳部感染、服用特定藥物、暴露於過量噪音和衰老等原因造成。 世衛表示,一半聽力損失病例可以通過初級預防避免。使用助聽器、植入人工耳蝸或輔助器具會對有聽力損失者有所幫助。他們還可以從字幕和手語及其它形式的教育和社會支持中獲益。但目前助聽器產量只能滿足全球不到10%的需求。
研究顯示,聽力損失和中耳炎等耳病可能對兒童的學業表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但是,如果給聽力損失者提供溝通機會,他們就能夠平等參與。相關溝通可以通過說話、寫字或手語進行。聽力受損對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影響,導致孤獨、孤立和沮喪感,特別是對老年人而言。如果先天性耳聾患者在兒童期沒有獲得學習手語的機會,他們可能會感覺自己在社會交往中遭受排斥。
聽力損失還會對社區和國家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不採取行動要付出高昂代價。2016年世衛組織估算,未處理的嚴重聽力損失每年造成除助聽器具成本外的衛生保健系統的損失高達670-1070億美元;因聽力原因導致的失業和過早退休造成的生產率損失為1050億美元,社會隔離、溝通困難和污名造成的社會成本為5730億美元。
世衛表示,處理聽力損失的干預措施會帶來財政節約和重大投資回報,擴大獲得教育的機會,降低與抑鬱和認知減退有關的成本。衛生組織指出,更高的受雇就業能力和更高的收入將給經濟帶來益處。【新聞來源聯合國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