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珊瑚卵粉紅螢光蛋白質 海大研究領先全球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日前舉行了一場珊瑚生殖研究成果發表會,發表了珊瑚生殖研究重大發現,在腎形真葉珊瑚發現一種保護珊瑚卵的粉紅螢光蛋白質。該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英國「自然」 (Nature)的子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

每年農曆三、四月臺灣南部海域都會出現珊瑚集體排卵的盛大場面,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教授張清風校長與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助理教授識名信所組成的珊瑚研究團隊,投入珊瑚生殖的研究,近期在雌珊瑚體內發現一種粉紅螢光蛋白質,與珊瑚卵生成有關,具有抗氧化的能力可以保護珊瑚卵發育。這項研究成果對珊瑚的繁殖與復育具有學術及應用的重要價值。

研究團隊為了尋找雌性珊瑚有性生殖相關的基因,將非繁殖季節與繁殖季節兩組珊瑚體內的基因族群(此時具有表現功能的基因)進行比較,找到粉紅螢光蛋白基因 (red fluorescent protein)。同時發現在繁殖季節的雌性珊瑚卵巢的卵母細胞具有強烈的粉紅色螢光,而且這種粉紅螢光蛋白在早期的卵母細胞到後期成熟的卵母細胞都有偵測到表現,這顯示粉紅螢光蛋白質與卵子生成作用有關,另外在受精後珊瑚的胚胎也具有粉紅色的螢光表現。

研究團隊進一步確認粉紅螢光蛋白的功能,發現其具有抗氧化的能力。因此推測這種粉紅螢光蛋白質會保護卵巢內卵母細胞的DNA、卵黃蛋白質及脂質避免被氧化,而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粉紅螢光蛋白也扮演保護胚胎內DNA及脂質避免被氧化的角色。【記者  鄭昱庭整理報導】